-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存在、虚无、浪漫、绝望及《伤逝》 (一)
存在、虚无、浪漫、绝望及《伤逝》 (一) 爱情与痛苦是人类普遍的经历。虽然,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痛苦的恐惧似乎很难融合起来,但两者却像莲花与泥土的命运一样,纠缠在一起,并这样出现于人的内心深处。在许多不同文化中,作家常常把后者作为前者的主席台。从审美的角度,这样做会使爱情的崇高光明通过与黑暗战斗而显得更加明亮;从心理学角度,这样做会使人内在矛盾的本质在此反映出来;也许这样做,会使人对“存在”奥秘的恐惧变成对“存在”意义的盼望
爱情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体现在各种文化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各种文化的哲学著作中,尤其是在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的爱情观是“闪耀着的智慧之光”。如果用柏拉图关于“两匹马和一个驭手”的比喻,可以说理性主义的爱情主要体现于这两匹马,即身体和灵魂。经验主义的爱情观像牛顿力学的定律,即欲望的潜力通过刺激感官实现“爱情”的享受,这里爱情主要体现于表征身体的那匹黑马。浪漫主义使爱情升华,然而其对那源于爱情的可燃烧一切的激情火焰的渴望必然是无限的。虽然浪漫主义也包含痛苦的感念,但此处的痛苦有爱情帷幕的作用,这里爱情主要体现于那匹白马。功能主义把爱情当作一种有助于适应环境的本能行为。这里白马消失了,并且黑马替换了白马的角色。行为主义爱情心理学把爱情当作一种借着训练获得的“行为倾向”,可以说其体现在驾驭手中的鞭子上。存在主义的观点与上述的流派不同:把爱情和痛苦的概念结合起来,对两者的诠释更为广阔,甚至包含着存在本身的界限。可以说,存在主义的爱情表现于两匹马和驭手三个象征的各自走向命运之路的极端
生活的意义不能再通过理性获得明晰。纯粹理性会导致悲观,乐观的可能性在于无理性的境界。相对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的教条“我思故我在”,海德格尔把存在视为支撑万物的最终依据,认为“我在故我思”。这样,存在主义使现代人的一分为二彻底?l散,使现代人类在本质上从一切束缚中分离出来,终极且唯一的目的是进行无理性的跳跃。因此,抛弃理性的存在主义成为一种反抗哲学、对抗世界、对抗社会、对抗普遍的思想法则
个人和存在的难题是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存在主义可被看作是“浪漫的起义”。从一方面来看,它延续了欧洲启蒙主义对自由的追求,而从另一方面则反抗后者启蒙主义思想对理性的依据。现代人类的矛盾在于其对无限自由的追求。从卢梭时期起,现代人所渴望的自由是绝对的,即那种上帝或任何绝对原则无法限制或阻碍的绝对自由。同时,人类从大自然和社会的监狱里逃出来。米歇尔“思想流”的可悲结论:自主的自由最终导致疯狂的蔓延。那么,我们该怎样追求自由意义的生活呢?
一 “悲哀骑士”鲁迅
鉴于这个问题的普遍性,我们能在另外领域找出相关启发。存在主义是一种主观哲学,它是一种关注自我和自我怎样生活的哲学。因此,存在主义对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欧洲作家们如卡夫卡、托尔斯泰等把存在主义因素引入他们的作品,存在主义不仅仅是欧洲哲学史上的奇异成果。关于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不能被本土化,隔离和亲密一样是相对的。由此,存在主义的精神种子远在19世纪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里就萌芽出来了
我在刚开始写作本文时曾感到犹豫,或者说是一种“焦虑”。第一个原因就是我对鲁迅了解不多。早在古巴读过《故事新编》的西语版,发觉了该著作十分敏锐的讽刺感以及借助于“黑色幽默”启发人的大智慧。虽然很快就感到了作者的独特才华,甚至于到处找他别的书,直到一天幸运地遇到了《狂人日记》的西语初版,但是考虑到那些故事属于一个既陌生又久远的时代和文化,并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常常要看解释性的注脚,所以想自己怎么会有资格写关于他的文章?第二个原因是关于他和存在主义有关的文章其实较多
后来想,首先,这是有关自己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对于鲁迅《伤逝》的思考。其次,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中的客观因素依赖于文化,比如克里普克在专名的产生和使用中提到存在一个历史的因果链条,语言中的主观因素则主要在于其“意向性”,因此主要意义与价值在于听者所主观的领悟。最后,从文化方面来看,鲁迅本身受到存在主义代表尼采思想的影响,同样,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海德格尔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这就表明了一种循环式的文化对话。基于一样的道理,与黑格尔不同,现代历史家汤因比提及“个人在相关的文化团体之中与之外的创造性的能力”,而这个思想对个人的重视又具有存在主义色彩。至于第二个原因,可以说重新讨论旧的问题并非无价值,反而一般在对旧的问题进行新的澄清和讨论中会发现最有价值的东西,本来人类的大部分重要问题都在很久以前被提到过。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认为哲学历史只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这样,我也能勇敢地写出注脚中的一句
鲁迅可能并非是一个典型存在主义者,但不可否认存在主义的普遍精神在他身上的体现。这个意义上,他可以被称为“骑士”,并且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