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耳部和涎腺重点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耳部和涎腺重点讲义

头颈部影像学诊断 张龙江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耳部(Ear) 耳部 检查技术 X线平片 CT:首选 高分辨CT(HRCT) MRI 平扫和增强 内耳水成像 MRI:听神经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技术 大体解剖 外耳道 中耳 鼓室 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 鼓窦(乳突窦) 乳突 咽鼓管 内耳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外、上、后)及耳蜗 膜迷路 正常表现 面神经管 在颞骨内分为3段 迷路段:内耳道底至膝状神经节 鼓室段:膝状神经节至锥隆起前端 乳突段:锥隆起至茎乳孔 耳部 基本病变 外耳道软组织肿块 外耳道闭锁 鼓室或乳突窦肿块 乳突气房积液 内听道增宽或听神经肿块 耳部病变 常见病变 先天性病变 外伤:骨折 炎症: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肿瘤性病变: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一、先天性病变 外中耳畸形 外耳道骨性狭窄 垂直外耳道 外耳道骨性闭锁及膜性闭锁 听小骨发育畸形 面神经管走行异常 先天性内耳畸形 骨迷路发育异常:Michel畸形、耳蜗发育畸形、共腔畸形、Mondini畸形、半规管发育不全、大前庭导水管、Waardenburg综合征、内耳道发育畸形、先天性脑脊液耳漏 膜迷路发育异常 二、外伤性病变 三、炎性病变 1、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acute suppurative otomastoiditis) 好发于儿童,致病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耳痛、听力减退、鼓膜穿孔、流脓 急性中耳乳突炎 CT示乳突气房密度增高,小房气腔消失 可见气液平面 可见骨破坏、听小骨移位、破坏等 少数可见脑脓肿 MRI:T1WI呈略低、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慢性中耳乳突炎 (chronic otitis media) 首选检查方法:HRCT 分型: 单纯型:中耳内软组织影呈网状或弥漫性分布,听小骨被包绕或破坏,骨膜改变 肉芽肿型:乳突分隔模糊或破坏,可伴有乳突骨皮质破坏 胆脂瘤型:板障型或硬化型乳突;鼓室、乳突窦入口、乳突窦,骨壁清楚,多伴有硬化;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密度;听小骨骨壁破坏 慢性中耳乳突炎 慢性中耳乳突炎 中耳胆脂瘤 多见于10-40岁病人,多数为单侧,98%为获得性,有慢性中耳炎病史 是一种内衬鳞状上皮,并充满角质碎屑(外耳道脱落的角化上皮),经穿孔的鼓膜进入鼓室、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并堆积所致 常同时存在肉芽组织及脓液,并压迫、浸蚀骨质,使鼓室、乳突窦入口、乳突窦依次扩大 临床表现 耳反复流脓多年,可有失聪,头痛,也可有“面神经麻痹”病史 并发症:乙状窦栓塞性静脉炎、硬膜外脓肿、脑膜炎、脑脓肿 CT表现 在硬化乳突基础上,出现骨壁吸收破坏,但边缘清晰 1、乳突气房消失、骨增生硬化 2、鼓室、乳突窦被软组织密度影充填,鼓窦窦腔明显扩大 3、有硬化缘的骨破坏区 4、脑膜炎、脑脓肿CT表现 中耳胆脂瘤 MRI表现 T1加权略低、等、高信号,T2加权上高信号 瘤体小时不如CT 脑膜炎、脑脓肿:MRI比CT优越 增强后肉芽肿强化、脓肿强化、脑膜强化 二、耳部肿瘤 1、面神经瘤(facial neuroma) 本病少见,多发生于乳突段,其次为鼓室段,极少发生于内耳道 临床症状主要为渐进性面瘫或面肌抽搐 病理多为神经鞘瘤,少数为神经纤维瘤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本病典型特点为面神经走行区占位病变,局部面神经管管腔扩大、骨质破坏 肿瘤边缘光滑,可突破骨轮廓,进入中颅窝 肿瘤突入鼓室或外耳道,可表现相应部位肿块 增强扫描,肿瘤强化 MRI表现 可显示肿瘤强化及肿瘤全貌,尤其是向茎乳孔以下的蔓延优于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首发面瘫症状及CT所示面神经管区占位病变特点,可提示诊断 MRI可进一步显示肿瘤全貌及增强特性 鼓室球瘤、血管瘤以及听神经瘤等鉴别 2、副神经节瘤 (paraganglioma) 分为鼓室球瘤(10%)、颈静脉球鼓室球瘤(40%)、颈静脉球瘤(50%) 女性发病率高,4-6:1;高峰年龄在50-60岁 耳聋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耳镜:透过骨膜可见到紫红色或蓝色肿块 病理:可通过神经血管间隙侵入邻近结构,常伴骨质破坏。富血供(咽升和而后动脉) 副神经节瘤 (paraganglioma) CT和MRI是较好的检查方法 CT:颈静脉孔区的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窝扩大,骨质破坏 MR:典型表现为盐和胡椒征 盐——亚急性出血 胡椒—肿瘤内呈信号留空的血管影 鉴别诊断 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颈静脉孔区脑膜瘤: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神经源性肿瘤:强化不均匀且较轻 3、中耳癌(carcinoma of middle ear) 多数病人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多为中老年病人 除有长期慢性

文档评论(0)

putaoshu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