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粒肥对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pdfVIP

施用粒肥对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第4期 耕作与栽培 ■研究报告 施用粒肥对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宋 碧,罗文周,卢 敏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以贵单8号玉米为材料,研究施用粒肥对其后期生 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设两个处理:施用粒肥(A处理) 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玉米科学施肥,实现高产栽培 和不施用粒肥(B处理)。肥料施用量见表1。 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玉米抽雄吐丝期增施粒肥,可 1.2试验测定项目 提高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降低群体 1.2.1叶绿素含量测定 的透光率,增加后期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使其有更多的物 用SPAD一502叶绿素测定仪于玉米乳熟期测定叶绿素 质转移到生殖器官,增加稳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玉米的 相对含量(SPAD)值。每处理随机选10株,每株分别测穗位 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上三叶、穗位叶、穗位下三叶,每片叶测6个点,最后取平均 关键词:玉米;粒肥;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 值。 1.2.2冠层分析 玉米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仅 在玉米乳熟期,选择晴朗、无云的天气于11:30,用 次于水稻,居第2位,常年播种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40%以 LP~8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各处理的光合有效辐射 上,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30%以上。贵州处在云贵高 (PAR)值(每处理测5个点),并计算出各处理的透光率、叶 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大部分,土壤保肥保水能 面积指数(LAI),最后取平均值。 力较差。贵州玉米生产70%以上主要分布在土壤瘠薄、肥力 1.2.3干物质测定 差的中低产土[1]。在保肥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上种植玉米, 自灌浆初期开始,每处理取样3株(地上部分)测定,每 生长后期容易脱肥。特别是玉米抽雄吐丝期以后,叶片过早 隔10d取一次样,共4次。测定方法:将取样的玉米植株分 变黄,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功能期缩短,不利于玉米干物质的 为叶鞘+苞叶、叶、茎、果穗,然后放在烘箱内,先在115℃下 积累和营养物质向果穗的转移,降低了玉米籽粒的千粒重和 杀青30min,然后在60~80℃条件下恒温烘干至恒重冷却后 产量。长期以来,我省玉米追肥习惯施用苗肥(或拔节肥)和 称重。 穗肥,很少施用粒肥。为实现玉米高产再高产,特在玉米高 1.2.4产量测定及考种 产栽培的基础上,通过增施粒肥,研究对玉米生理性状及产 收获时每处理随机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果穗,晒干后 量的影响,为玉米科学施肥,实现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 分别测定穗长、穗粗、秃顶长、穗粒数、行粒数、穗粒重、千粒 技术参考。 重,然后取平均值。 测产时去掉边行,实收计产。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1.1试验材料及设计 玉米品种为贵单8号。肥料:复合肥(有效成分40%,2.1不同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差异 t NP20s;K20=16:16:8)、尿素(N含量46.4%)。复合 肥作基肥,尿素作追肥。 试验在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进行,肥力中等。3月30日 育苗,4月12日移栽,移栽方式为等行距单株移栽,行距 70cm,株距25cm。8月25日成熟收获。 m2 表l不同处理肥料施用量 单位:kg/667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