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述(上).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史概述 文学史概说 一、 概述 中国文学起源于社会生活实践。 鲁迅在《门外交谈》中说:“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也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1、原始歌谣: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2、 神话传说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断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二)文字产生之后的文学 二、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1、文字的作用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 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2、中国文学的独特文学观念体系。 儒家思想的主流影响: ①理性主义色彩: 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 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 、宦海的浮沉、战 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 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 ②中和之美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③思想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道家思想的影响 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揭示了艺术中虚和实、无和有的辩证 法,指出“有生于无”。 对于形成中国文学含蓄精练的艺术表现形态上的特点起有异常重 要的作用 。 中国文学极强调以虚写实,以静写动的表现方法。 ②“大制不割” 、“道法自然”。 “不割”即强调一种自然的完整性,强调自然的纯朴、素朴、浑朴。然形而上的道,要求“法”形而下的自然,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的美。因而,中国文学艺术家向来把刻苦的技巧训练与不露刀斧凿痕的无技巧境界结合起来。 三、中国文学史-分期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 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上古神话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据民间神话传说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1.8万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尽管对盘古的记叙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人们对盘古——这位中华民族始祖无限的崇敬和敬仰,他的无私无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出,我们的祖先已相信人的力量的伟大,肯定了人的意志。这个神话以其宏伟的气魄、纵横的想象,在中国神话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德国著名人类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说:“神话的世界乃是一个戏剧般的世界——一个关于各种活动、人物、冲突力量的世界。在每一种自然现象中它都看见这些力量的冲突。” 鲧: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鲧和普罗米修斯是中西神话塑造的两个悲剧英雄形象。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刻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