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鉴赏美术作品.ppt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邕 (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曾因弹劾宦官流放朔方。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董卓被诛后,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 蔡邕的故事 焦尾琴   又有一次,蔡邕路经吴县,见一个挑夫在江边用三根木棍捆成三脚架,挂着一口大铁锅烧水。火点燃后,他就去挑水去了。燃烧的木材在噼啪声中散发出一种梧桐木特有的香味。蔡邕好奇地上前一看,原来一块老桐木板正着了火在燃烧着。他连忙把这块木头抽了出来熄灭了火,双手捧着,细细端详,爱不释手。这时烧火的挑夫回来了,责问蔡邕为何抽掉他生火的木材。蔡邕说:“你知道吗?这是一块很好的梧桐木,是作琴的好材料,你却当柴烧了。你肯卖吗?多少钱?”挑夫说:“既然你有用,就拿去用好了”。蔡邕深深地感谢挑夫。回到住地就动手把它雕成一张七弦琴,因琴尾正好在烧焦的地方,故给它起名为“焦尾琴”。这架“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这幅《文姬归汉图》描绘的是蔡文姬在周近的护卫下回归汉地途中的场景。全卷长129cm.宽,29cm画面上有落款:“祗应司张瑀画”(“瑀”为郭沫若审定)此画收藏有序,前端有明万历的“皇帝图书”和“宝玩之记”两印。后端书款处“万历之玺”。传至清代有乾隆亲笔题签“宋人文姬归汉图”下注“内府鉴定”四字,钤“神品”、“乾隆宸翰”两印,并有乾隆题诗一首,诗末押“比德”、“朗润”两方小印。此后,画面还盖有嘉庆、宣统等诸印十枚,前隔水有“梁清标印”、“蕉林秘玩”,后隔水有“蕉林玉立藏图书”及“苍岩子”、“蕉林居士”两方藏印。 纵观画面,自右向左展开,描绘一队人马行进的场面,人物按照不同的疏密关系分成三组,前导的一骑是匈奴的侍从,他瑟缩在马背上,左袖掩面,揽在右臂中的旌旗随风漫卷,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风吹跑。接下来是蔡文姬与两个步行随从蔡文姬昂首挺胸端坐于马上,眉宇间流露出即将回归故土的热切期盼之情,同时也驻留着与孩子分别的悲伤。蔡文姬身后身着汉服举目四望的那位应该是汉使周近。其余随行人员皆为匈奴护送人员,他们或掩面或低首,显露出在恶劣条件下长途跋涉的艰辛! 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强烈反差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同时从周近那匹膘肥体壮昂首阔步的坐骑上,以及周近那种坦然的神情中。我们不难体会出汉人对蔡文姬的归来充满了热切的期盼!在画面的最后段,匈奴人的马旁画有一只黑色的猎犬。猎犬躬身低首艰难前行,这与画首的那匹白色小马形成呼应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画面中作者没有直接描绘路途不平、大风肆虐的场景,而是运用了烘托的手法,从人的掩面、马的俯首、衣带的飘动中我们好似真的置身于那个北风呼啸、黄沙漫天的场景中了! 此图绢本淡设色。此图笔法简练劲拔,衣带飘忽。画蔡文姬及侍从等十余人骑马而行,有鹰、犬相随。  蔡文姬为汉代蔡邕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 《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她所作。历代画“文姬归汉”的画家不少,多有象征,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绘。张瑀的画则不以为然,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人马。画面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以实景和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沙是联想的、虚幻的。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广大的联想空间,是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 *

文档评论(0)

advs7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