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草稿20101209分析.doc

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草稿20101209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草稿20101209分析

敦煌至格尔木铁路 一、审范围 (一)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线路全长658.326公里,其中敦煌至饮马峡新建线路长约公里,饮马峡至格尔木利用既有线152.2公里。 (二)柳敦线柳沟至敦煌电气化改造,线路全长公里。 二、经济运量 (一)年度 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二)运量柳园~敦煌敦煌~马海马海~饮马峡三、运输组织 、主要技术标准 五、线路 (一) 六、地质、路基 Ⅰ级单线铁路的规定。 (二)原则同意路基基床表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填料设计。DK1+700~DK19+450段线路通过敦煌市农田地区,填料来源困难,原则同意设计采取的远运合格填料方案。其余地段应贯彻环保、水保及土地政策规定,采取加密集中取土场方案设计。优化土石方调配设计,核减土石方运距。 (三)取土场应尽量在路基下风侧集中设置,以避免产生次生风沙流病害。符合填料标准的挖方及隧道弃砟应移挖作填、充分利用。核查落实土石方工程数量。 (四)鉴于本线降雨量小、地下水位低,不具备植物生长条件,原则同意采取以石方格平面固沙及高立式沙障为主、其余措施为辅的工程防沙措施。 (五)全线风沙防护工程应按照“先试验、后施工”的原则,通过先导试验段施工,取得相关工程经验,合理确定风沙防护设计措施。同时,应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风沙流实际危害情况,动态调整风沙路基工点段落和设计范围,合理利用工程投资。最后根据试验、施工及调整优化后工程量另行报部审批。 (六)风沙防护工程中,平面固沙范围内用地应列为临时用地,不应按照永久用地设计。 (七)应充分重视排水系统设计,按照铁道部相关现行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精神,核查、细化全线排水系统设计。核实相关排水设施长度及工程数量。 (八)根据本地降雨量及本线铁路等级标准,路基边坡防护设计骨架护坡起防高度应调整为6m。核减相关工程数量。 (九)原则同意湿陷性黄土、粉土及粉砂地基处理措施。核实工点段落及工程数量。 (十)原则同意设计采取的盐渍土路基、冲刷防护、防风蚀及支挡结构物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核实工点长度及工程数量。 (十一)原则同意在车站、城镇、村庄等人员活动密集地段,以及有野生动物活动和迁徙地段设置路基两侧防护栅栏。其结构型式应按照《铁路线路防护栅栏图集》(通线(20)8001) 八、桥梁 九、隧道 (一)(二)洞口位置的确定应切实遵循“早进晚出、保护环境”的原则,洞口地形条件允许时应接长明洞,避免长大拉槽。(三)明洞和受冻害影响的隧道段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冻胀力。各级围岩加强型衬砌的使用。(四)原则同意设计推荐采用的建筑材料标准。二次衬砌结构采用C30混凝土或C35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沟槽盖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采用C25喷混凝土。受冻胀影响的洞门及洞口段的建筑材料应考虑冻融破坏环境作用等级采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相应建筑材料。对有侵蚀性地下水的隧道,按照腐蚀类型和程度,初期支护和衬砌结构分别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采用的其他建筑材料均应提出明确的性能指标,满足耐久性要求。(五)同意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隧道排水可能影响生态环境或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隧道段,根据实际条件可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设计。隧道防水等级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 一般地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地下水发育的隧道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分离式EVA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毫米,土工布重量不小于0克/平方米。纵向施工缝可采用中埋镀锌钢板止水带防水。应优化纵向排水盲管内水引入侧沟、中心排水沟(管)的排水设计,确保排水畅通,严禁地下水浸泡道床。应进一步加强明洞的防水、防冻设计。本线隧道地处严寒地区,为防止冻害的发生,原则在隧道洞口00米范围内设置深埋中心水沟,深埋中心水沟的埋置深度根据当地冻结深度及气象条件确定;在洞外设深埋保温暗管引排,做好防冻措施,必要时防寒出水口可考虑电加热措施,确保寒季不积冰。设置深、浅埋中心水沟地段,环向排水盲沟可设置于初期衬砌与围岩之间,并直接引入仰拱下中心水沟。在隧道洞口1000米范围内设置保温侧沟。洞口500米范围内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置5厚的聚氨酯保温层,保温层两侧设置防水板;洞口深埋中心水沟采用保温膜包裹。围岩裂隙、节理发育及地下水发育地段,开挖后应采取径向注浆封堵措施。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应密贴围岩,确保质量;应加强隧道二衬背后注浆,确保衬砌背后回填密实,严防积水。 应结合国内外严寒地区隧道的防冻害、防排水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本线隧道的防排水、防冻方案,细化相关工程措施和施工工艺要求,加强建设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运营安全。(六)同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区的隧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