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應用生物(全)學習手冊主題三生物科學與醫藥
第三章 生物科學與醫藥
3-1 抗生素與疫苗
【摘要分析】
【重點整理】
一 抗生素的發現與使用
(一) 青黴素: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
1. 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在進行葡萄球菌的培養實驗時,無意中發現青黴菌能分泌某種抑制細菌生長的物質,並將其命名為 青黴素 ,俗稱盤尼西林(Penicillium)。成為第一個發現抗生素的學者。
2. 弗洛理(Howard W.Florey,1898~1968)及錢恩(Ernst B. Chain,1906~1979)首度純化出青黴素,並進行人體試驗,證實青黴素能有效治療一些由 細菌 感染的病症。
(二) 認識抗生素
定義 能殺死 細菌 或抑制 細菌 生長的小分子化合物。 功效 治療由 細菌 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來源 1. 細菌或 真菌 等微生物的代謝產物。
2. 人工合成的類似物。 作用原理 利用三種不同的途徑以達到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和繁殖的功效
1. 抑制細菌的物質合成,如抑制細菌的 蛋白質 和 核酸 的合成。
2. 抑制細菌的構造合成,如 細胞壁 和細胞膜等構造的合成。
3. 破壞細菌的細胞構造,如破壞細菌的 細胞膜 等。 舉例 青黴素 鏈黴素 來源 真菌 (青黴菌) 細菌 (放線菌中的鏈黴菌) 作用原理 抑制細菌 細胞壁 的形成。 抑制細菌 蛋白質 的合成。 功效 用於治療肺炎、腦膜炎、梅毒和淋病等細菌性疾病。 對結核桿菌有顯著的抑菌和殺菌作用,是第一個應用於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 (三)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1. 細菌抗藥性的產生
(1).醫學界原本已可治療和控制肺結核,但由於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結核已有再度棘手及可能失控的趨勢。
(2).目前國內從肺結核患者分離出的菌株中也已有超過百分之十對某些抗生素具有抗藥性,使得肺結核的預防與治療工作更加困難。
(3).所謂超級細菌(super bug),其實是攜帶多種抗藥性基因的細菌,即「多重抗藥性」細菌的俗稱。另超級細菌不是一種細菌,而是一類具有抗藥性的細菌總稱。
因抗生素劑量 不足 或使用不當→篩選出具特殊抗藥基因的細菌個體。 經過幾代繁殖增生後,細菌族群中的大多數個體具有抗藥性,不受抗生素影響。
2. 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方法
方 法 舉例說明 1. 若非必要應盡量避免使用 抗生素 。 例如:未經醫師診斷而自行服用抗生素可能造成的後果
⑴ 抗生素可能影響原本存在人體的細菌族群。
⑵ 未用畢而任意丟棄於環境中的抗生素藥物,以及農畜業者添加於禽畜飼料的抗生素,皆有可能增加病原細菌與抗生素接觸的機會產生抗藥性。 2. 因病而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時,則應在醫師指導下正確使用。 例如:肺結核的治療過程中
⑴ 不可無法忍受抗生素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藥。
⑵ 不能因自覺症狀減輕或病情好轉而自行減藥。
⑶ 不能因忙碌或忘記而未按時服藥。 3. 醫療機構應針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嚴格規範與管理。 例如:抗生素的分級管制
分 級
使用時機
第一線
受細菌感染,在尚未培養出致病菌前。
第二線
第一線 使用後無效,審慎評估並經一定流程才能使用。
第三線
當第一、二線抗生素皆無治療效果時,才能考慮核可使用。
二 疫苗的種類與生產
(一) 疫苗的重要性
1. 將病原體或其產生的毒素經過適當的處理後,使其不具致病力但仍可引發生物體產生免疫反應,此無害但具有抗原性的物質稱為 疫苗 。
2. 生物體可利用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的發生,降低可能的傷亡。
(二) 疫苗的作用原理
1. 利用專一性防禦的 記憶 特性,預先使人體接觸到 抗原 分子,使免疫系統對特定抗原產生 記憶細胞 。
2. 當第二次遭遇 相同 的抗原時,這些記憶細胞即可迅速地活化,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引發較強且較持久的免疫反應。
狀 況 初次遭遇抗原 二次遭遇相同抗原 引發免疫反應所需時間 較 長 較 短 反應強度 較 弱 較 強 反應機制 1. B 細胞 →漿細胞→抗體
↘記憶B 細胞
2. T 細胞 →胞毒型T 細胞
↘記憶T 細胞 1. 記憶B 細胞迅速活化
→漿細胞→抗體
2. 記憶性T 細胞迅速活化
→胞毒型T 細胞 圖示 (三) 疫苗的種類
組 成 例 子 減毒疫苗 活 的病原體(無致病力或致病力已減弱) 卡介苗、麻疹疫苗及口服沙賓疫苗 不活化疫苗 死 的病原體 流感疫苗、日本腦炎疫苗及沙克疫苗 類毒素疫苗 病原體所分泌的 毒素 (毒性被破壞或減弱) 破傷風疫苗及白喉疫苗 次單元疫苗
(遺傳工程疫苗) 病原體表面的抗原蛋白 B 型肝炎疫苗及口蹄疫疫苗 DNA 疫苗 病原體的DNA(帶有病原體抗原基因的質體) 研發階段,尚未實際應用 (四) 疫苗生產方式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