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刘后滨《从玄武门走来的圣君》.docVIP

书评——刘后滨《从玄武门走来的圣君》.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后滨《从玄武门走来的“圣君”》注 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作注?因为它实在是很特别,作者用极其现代的语言将遥远的历史事件再现,又以略带调侃却不失严谨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卷帙浩繁的史学论文中可谓独树一帜,给枯燥的历史研究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这篇文章我一共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罢,我就记住了一句话:但凡史学论文在引用史料时大多以“根据史料记载”开头,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用词是“按照被李世民篡改过的唐朝国史记载”,犀利!也许大多数对历史略有研究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帝王将相的历史是逃不过被篡改的命运的,但是谁敢付诸笔端?这样的说法也许会给本已看似清晰的历史重新蒙上一层疑云,但是对于读者来说,感觉却更亲切,更清楚。 也许对于唐太宗这个人,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是关于他和魏征的故事,因此唐太宗在大多数人眼里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兼听、谦逊、知错能改的君主,对于他是否会“篡改历史”也许是心存疑问的。我个人认为关于唐太宗的兼听、谦逊、知错能改基本是可信的,因为在大量关于这一段历史的史书中均有记载,但是说到底,唐太宗毕竟还是个常人,一些常人固有的劣根性他也是难以逃脱的。“三月,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其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家式的口吻,冠冕堂皇而寓意明确,唐太宗认为只需要把自己写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东西载入史册,流传后世,而其他一些东西则完全可以回避,这里我认为是有潜台词的,“集之何用?难道载入史册让后世人都来骂我不成?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就是太傻了,不论好坏把自己的东西全都载入史册,等着后世人来指责,我才不会这么干!”由此看来,这种趋利避害的常人心态在唐太宗身上同样存在,而且身在其位,只会使这种心态较之常人更加严重,所以说,我对作者“被李世民篡改过的唐朝国史”的说法,是完全支持的。 关于文章的内容,我认为有三点是值得读者思考和考证的。 李建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书作者认为,在被李世民篡改的历史中,李建成被描绘成一个草包、恶棍、败家子、被说成一个毫无才能和德行,只是靠着出生最早才霸占了太子地位的庸人。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相反,李建成的素质、才能和眼界也许并不在这位出身于赳赳武夫的秦王李世民之下。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李建成果真如史书记载的糟糕,那么为何大臣们对他没有非议?在李世民做皇帝的时代,太子李承乾的乖张行为就受到大臣的质疑。要知道,李渊比李世民要温和得多,那么为什么李渊时代没有大臣对这位据说是一无是处而且劣迹斑斑的太子李建成表示不满? 关于李建成,各种史书的记载比较矛盾,有说其“性颇仁厚”的,也有说“建成素骄,不恤士”的。那么这些矛盾我们暂且不管,有一点是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我认为李建成是一个颇具军事才能的人,而并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秦王李世民战功赫赫,而太子李建成碌碌无能。《新唐书》记载:“隐太子建成小字毗沙门,田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这里的“毗沙门”指的乃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通常被人们奉为军神。从李建成的这个字可以看出,父母自小就给予他“武者”的定位,“田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更加说明李建成应该是一个意气风发,武艺不凡且深受博徒大侠青睐的人物,跟人们心目中软弱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 我认为李建成之所以在战功上不如李世民那是因为他贵为太子,不可能被频繁派往前线作战,而李世民在唐统一的过程中本身担任的就是类似军队最高统帅的职务,他立下的战功都是他的,他手下的将领们立下的战功理所当然也归于他名下,自然而然就成就了“开国元勋”——秦王李世民。 史料中关于李建成军事方面的记载并不多,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也不排除其他人为因素,但还是可以从少数的记载中看出些端倪:“太子建成获稽胡千余人,释其酋帅数十人,授以官爵,使还,招其余党,刘仚成亦降。建成诈称增置州县,筑城邑,命降胡年二十以上皆集,以兵围而杀之,死者六千余人,仚成觉变,亡奔梁师都。”在这一战中,李建成可谓是大放异彩,显示的不光是其出众的作战能力,俘虏千余人, 更是把敌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强大政治手腕和杀人不眨眼的作风,应该说就这一段记载中的李建成而言,是令人胆寒的。 这样的一个李建成,外加他身边的李元吉、魏征还多次建议他除掉李世民,为什么最后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呢?我觉得作者的论断是相当精辟的,归根究底两个字:顾忌。李建成在和李世民对立,斗争的时候,他背负着太多的包袱,他最大的顾忌,就是太子的身份,以及李渊对他的期望。显然李渊是不愿意李建成做一个和兄弟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人的,所以李建成必须克制,收敛。而李世民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大可以豁出去干,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李建成在明处,李世民在暗处,处于明处的太子束手束脚,循规

文档评论(0)

nhgd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