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精要
现代汉语
·绪论
语言符号:
符号是人们约定的代表某种事物的标记,确定符号的标准有两个:标记和约定性。
每个符号都有“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必须由一定形式构成,表示一定意义。形式(能指)和意义(所指)相互依存。
能指(能记)是能被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到的外在形式,所指(所记)是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约定性(前二为本质特点)、强制性。
符号的作用:传递信息,通过可感知的物质形式来表达内容。
符号的种类: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词的声音和意义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任意的。
语言符号的特点:(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成语约定俗成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群体意志,决定于一定的社会习惯。①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②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特点;③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④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任意性,如方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2)层级性:语音层(语音),符号层(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言结构: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序列组成的装置。
语言的功能、机制与类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
语言是认识世界和思维的工具。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叫做抽象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依靠语言才能进行。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特征),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则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结构特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功能特征)。
预设机制。预设: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常识,或者听到话语之后根据语境可以推导出来的信息;它并不在话语的表面显现出来,而是包含在话语之中。①不言自明的预设;②寒暄的需要;③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预设。
排除机制。共时:语义(如“打”字的意义)、语音。历时(古汉现汉的区别)。
补偿机制。共时(如副词)和历时(如声调)。
多余机制。如量词、音节对称和谐需要。
类推机制。如修辞格中的仿拟。
对称机制。节奏、韵律等也能赋予短语或句子以对称美。
经济机制。经济、简省。
结构分类:也称形态分类,词根语(孤立语,汉语)、粘着语(日、朝)、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
谱系分类:根据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相同或相似的成都,确定各种语言间“亲属”关系的语言分类的方法。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汉语语支—汉语。
功能分类:(1)语言交际范围的大小:①民族语言;②族际语言;③区域性语言;④世界性语言。(2)使用人数的多少和使用情况的不同:①大语言(>25%或>100W);②小语言(5%~25%或<100W);③特殊语言(宗教语言、教学语言)。(3)能说明交际功能总趋势的特征(规范性、独立性、历史继承性、生命力等)。
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含现代汉语方言和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发展历史:(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秦汉,3、4世纪为过渡期;(2)中古期: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南宋前半),魏晋南北朝隋唐宋,12、13世纪为过渡期;(3)近代: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鸦片战争),元明清,1840到1919为过渡期;(4)现代:20世纪(五四运动后)。
现代汉语:(1)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地方变体(方言)、社会变体、功能变体、个人变体等;(2)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春秋:雅言;汉:通语;魏晋南北朝:文言;唐宋以后:白话,官话;五四: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
方言:也叫地域方言,俗称地方话,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一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社会方言: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方言分区:(1)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地域最广,长江以北和西南各省区的广大地区。①华北东北官;②西北官话;③西南官话;④江淮官话;(2)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苏州话和上海话为代表,苏(东南部)、沪浙、赣东北、闽北。①太湖片;②台州片(临海话);③东瓯片(温州话);④婺州片(金华话);⑤丽衢片(丽水话);(3)湘方言:湖南话,长沙话为代表,湘(西北角除外)、桂北部。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