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鉴之晏几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人鉴之晏几道

又踏杨花过谢桥 第一次知晓那是晏小山的词便是这句,“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记得当时是高一,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节课上讲台去讲一首词或诗,到底是为了高考时的诗词鉴赏还是为了纯粹地玩味一首词的意境我已无从知晓,但在我为了选一首词而苦恼地翻阅一本厚厚的宋词鉴赏时却偶然翻到了这句“又踏杨花过谢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一句对当时或是现在的我依然半通不通的词句却让我一度挂在嘴边并最终被选定为我那次课堂鉴赏的题目,也许原本只是对那种朦胧的意境有些心生向往,却最终使得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一直流连在晏几道词作所创造的那种似实似虚的意境中,甚至自己也试过去体会他的一些心境,临摹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句子。 晏几道是婉约派词人,相比于苏轼的那种“乱石穿空,惊涛裂岸”的豪迈与稼轩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家国愁绪,小山的词显得有些过于艳丽与小家子气了,至少在我读过的词作里多写相遇离别的戚戚惨惨,大概天下太平的日子里小山只能算是个才气横溢的富家贵公子,却不是那些为国出谋划策,心忧天下的大家,他的词作里的那些凄美的镜头,伴随着如同逆流成河的悲伤,每每读起,都会让我觉得过于不真实,太过虚幻似乎就是生活在一场春秋大梦中。有时梦醒还留有余韵,再次回味,就像The Carpenters那首《Yesterday Once More》里的那种旧日回忆重见时的忧伤与惊喜。 记得小山另一首《鹧鸪天》中有“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一句至今让我感慨万千,小山的词中好用“梦,魂”二字,有“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的情景交融,也有“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的虚幻太清。也许是早些年过早地接触了一些武侠小说与荒诞派文学,以前的我对这种虚幻的意境相当喜爱,想起来,或许是因为只有在梦中那些生离死别的哀伤才能被那样夸张地宣泄,所以小山的词,更多的是在那些华丽的艳美中衬托出的凄怆分离的感伤。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件事了,那大概是我这一生最早接触到的小山的词,初三时曾偷偷翻看老爹在书架上放着的黄易先生的《翻云覆雨》,里面的内容多是江湖恩仇,甚至有些少儿不宜的儿女情长,对于一个小男孩,“行侠仗义”应该也算是一种理想吧,所以就在爸妈不察觉的时候偷偷翻看,竟然最后也能把那厚厚的一沓发黄的纸全看完了。书中最后描写两大高手在翻天浪潮中上演了惊世交手后,便从此隐匿于烟雨江湖,并在最后用了一句诗:“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读完之后一度感慨黄易先生的文笔,后来才知道那竟是晏几道的词文风华,直到现在,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我已不大记得完全,但惟独这一句词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当时明月在,而当时花前月下的那位女子呢?如今明月依然照着那些夜空中的云,而心上那位可爱的女子如今是否也会在某一个时刻看着这轮明月想起过去的我呢? 想起前段时间有朋友参加学校深秋歌会的决赛,由于他坚持原创却始终找不到像样的歌词,便帮他写了一首歌叫《很久以后》,高潮是这样的:现实总不如童话里单纯的歌,所以会惋惜某某只是偶遇的过客,然而很久以后,才突然明白,即使是过客,也曾带走那些花落;每个人都在为了爱四处奔波,总希望下次找到一生相伴的承诺,然而很久以后,才突然发觉,真正的承诺,是否早已经被错过。现在突然发现这一段让我曾有些小飘飘然的文字在那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面前却也显得这样肤浅,我写的只是刻板的道理,而小山写的却是真正的感情,那种意境我只能叹服,却绝对学不来,曾有人赞小山所写皆“鬼语”,大概也是拜在这似幻似虚,各种瑰丽中吧。 寥寥百字,写不尽晏几道的飘逸,正如,暮时雨意染波澜,却宛若荷塘深处。

文档评论(0)

h0r3d7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