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分析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在生物体内的蓄积 A.(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有机污染物四种形式: 挥发态、自由态、 溶解态、固态 绝大多数有机污染物都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一、污染物迁移扩散过程: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和由浓度梯度产生扩散等在土壤中迁移或逸入空气、水体中,或被生物吸收迁出土体之外,进而对大气、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地危害。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问题实质: 水动力弥散问题 二、水动力弥散问题 一般情况下,水动力弥散是由于质点的热动力作用和因流体对溶质分子造成的机械混合作用而产生的,即溶质在孔隙介质中的分子扩散和对流弥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孔隙系统的存在.使得流体的微观速度在孔隙的分布上无论其大小还是方向都不均一。 原因 三方面的原因: 由于流体的粘滞性使得孔隙通道轴处的流速大,而靠近通道壁处的流速小; 由于通道口径大小不匀一,引起通道轴的最大流速之间的差异; 由于固体颗粒的切割阻挡,流线相对平均流动方向产生起伏,使流体质点的实际运动发生弯曲。 三、有机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三个阶段: 通过包气带的渗漏 由包气带进一步向包水带中扩散 进入包水带中污染地下水 包气带是指位于地表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质介质也称为非饱和区。 B.污染物的环境中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转化的一般为需氧污染物 水中的需氧污染物主要是指它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 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 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 一、原因 需氧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它没有毒性,但若水中含量过多,势必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需氧污染物是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 二、需氧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共同特点: 1.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 2.复杂的化合物分解成较简单的化合物; 3.透入细胞内部进一步发生分解。 其分解产物也有两方面的作用: 1.被合成为细胞材料; 2.变为能量释放,供细菌生长繁殖。 C.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 过程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易溶于水的、生物体能够分解的毒物,经机体的代谢作用后,很快排出体外; 脂溶性较强、不易分解、与蛋白质或酶有较高亲和力的毒物,就会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 如滴滴涕(DDT)、狄氏剂等农药,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和一些重金属等。 一、生物浓缩 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种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台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生物浓缩又称生物富集,其程度用浓缩系数来表示。 浓缩系数 生物机体内某种物质的浓度和周围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生物浓缩的大小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及生物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同一种生物对不同物质的浓缩程度有很大差别; 不同种生物对同一种物质也有很大差别。 二、生物积累 生物在整个代谢的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物质,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生物积累程度也用浓缩系数表示。 例如: 研究牡蛎在50微克/升的氯化汞溶液中对汞的积累,观察到第7天,牡蛎(按鲜重每公斤计)体内汞的含量达25毫克,浓缩系数为500;第14天达35毫克,浓缩系数为700;第19天达40毫克,浓缩系数为800;到第42天增加到60毫克,浓缩系数增为1200。 三、生物放大 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物质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就食物链关系而言。 生物放大的结果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肌体中这种物质的浓度显著地高于环境浓度生物放大的程度。 由于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即使是微量的,也会使生物尤其是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受到严重毒害,这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四、如何杜绝? 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杜绝高残留、难降解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这类污染物对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