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剖职场新人的“幼稚病”.doc
解剖职场新人的“幼稚病”
大学生们突破重重就业压力走进职场,却因为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通常会犯一些所谓的幼稚病,影响职场发展进程。
如今,很多HR都抱怨:不是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而是用人部门反映不好用。不好用的表现各异:不懂商务礼仪、不善人际沟通、没有责任感、不知行业潜规则……这都是不成熟、幼稚的表现。
幼稚病一:责任感不够强
体会者:Riga,财务
公司新招的大学生大都安分守己,但是,偶尔也有些新人让人头大,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事。公司规定报销日是每个月5日,有什么活动费用、差旅费用、通讯费等,应该提前填好单子,让上司签好字,然后在每月5日之前交到财务部。而且,最好能提前一至两天,这样我们统计核算比较方便。
但是,有个新毕业的大学生总要拖,从不能按时交单子。第一次,我想他大概不知道,就特地跟他说了流程,反复强调5日是截止日。哪知,第二次他依旧6日来。问他怎么晚了,他毫不在意地回答“我忘了”,就如同上课迟到,还大摇大摆进教室一样。
我压着火气告诉他以后别忘了,因为他的遗忘会给财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影响其他员工拿到报销款项的速度,他点头说好。
谁知道,第三次,他又晚了。这回,他振振有辞,不是忘了,是他把单子给上司,但上司忙得一直没签字。看着他一副无辜的样子,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体会者:Susan,项目经理
新人工作有时就像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去年,我新招了一个管理系的学生,面试时说得头头是道,真开始干了,问题就来了。项目有变动,客户有新修改,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我让他打电话问问质量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他说好,却半天没下文。我问他去问过吗?他回答:“打过电话,但没人接。”
我告诉他,事情很急,应该继续打:或者给对方秘书留言,让对方回个电话:再不然,可以跑一趟,毕竟就在同一幢楼。我还没说完,他立马回我一句:“我打了几个了,他一直不在有什么办法?又不是我的错。”我还没追究责任呢,他已经开始辩解了。
后来经常发生类似的事,布置他的任务没有按照原来的进度完成,只要我一问,他就拿出十七八条理由表明不是他的错,什么都是别人的责任,不关他的事。
幼稚病二:无法虚心接受批评
体会者:Rachel,技术工程师
现在的小孩总是一副很自负的样子。平时聊天,也很有优越感。一谈到时下流行的电脑游戏什么,看你眼神茫然,就会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这种小事情也就算了,但如果把这种态度带到工作里,就有问题了。
曾经有个同事,刚从名校毕业,学习也很勤奋,考了很多“证”,但工作中听不进任何意见。一次,我看他在线给客户解决某个技术问题,弄了很久也没结果,就建议他换一种方法。虽然这方法没用上最先进的技术,但针对那个系统问题很有效,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经验所得。可是,他听了很不高兴。嘀嘀咕咕半天,我听他那意思似乎觉得我很不专业,放着最新技术不用,偏用过时的。生气归生气,我也没当场发作,传授有效经验,他不采用是他自己的事。
幼稚病三:人际沟通技巧不够
休会者:May,品牌推广
现在的新人个个伶牙俐齿,有时候说起话来,一点都不顾别人感受。我们部门曾经有个MT(管理培训生),学历背景好,英语好,能力也很强,只是有时候过于咄咄逼人。
品牌推广要搞活动,做策划。同事提出Idea,连做领导的都要先肯定一下再提建议,她却一上来就把人家全盘否定:“你们懂不懂大众消费心理?”“太没创意了!”这样绝决的评价,任谁听了都不舒服。
更可怕的是,她不仅对同事,连对客户、合作者都这样。要知道,哪怕人家的方案真的不好,也不能如此直接,中国人是尤其讲面子的。可她甚至用“幼稚”来批评别人计划,其实,真正幼稚的是她。这么说话,早晚把人都得罪光了。
体会者:Dona,客服经理
公司的Call Center曾经招过很多年轻人,其中也有大学应届生。
刚开始工作,总归有各种问题,我发现了自然要当场指出。一个叫Amy的女孩子,就老被我捉到“扳头”。一开始,她接电话习惯“喂”开头,而不是“你好,这里是XX”;我听到,提醒她注意。后来,有一次遇到客户投诉,她语气比较冲。我就告诉她对客户要忍耐,可以打太极,但不能正面争执。她似乎有点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再后来,她中午打瞌睡,我就劝她以后早点睡。她瘪着嘴点点头,依旧没说什么。
有次,偶然在洗手间里,我听到她向同学抱怨,觉得我老针对她,提这提那,似乎她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我才发现她误会我,而且做得不开心。
我主动找她谈话,告诉她那些意见是对事不对人,换作谁我都会提。而且我也经常给别的同事提意见,她没注意到而已。谈话后,她心结打开,心情开朗了很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