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及朱元璋“交往”了近50年
我及朱元璋“交往”了近50年 “文化大革命”后期,笔者与所在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同事于1969年夏被下放安徽凤阳,到教育部“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即劳动改造。那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和曾被他定为中都的地方,明中都的残垣断壁,龙兴寺的离离荒草,明皇陵的秋风落叶,以及民间流传的种种朱元璋逸闻,引起了我的沉思: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小行童,何以会成为威震四方的农民起义领袖?渡江之后,他为什么能在“地狭粮少”“孤军独守”的困境中越战越强,逐一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统治?他为什么要选择无论从经济、地理、军事还是政治的角度讲都不具备建都条件的凤阳作为中都,而在中都营建工程“功将告成”之时,却又弃而不用?他既提倡尊孔崇儒,却又对儒学的经典《孟子》大加删节;既重视并积极网罗、培养人才,却又无情地摧残、扼杀人才;既积极求言、鼓励进谏,有时确也能虚怀纳谏,有时却又顽固地拒绝谏言,这究竟是为什么?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的真相如何,是冤假错案,还是有真有假、真假混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为什么能够提出“锄强扶弱”的主张,毫不留情地严惩贪官污吏,械杀不法豪强?他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强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他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百孔千疮的经济?他的是非功过交织于一身,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其时“四人帮”尚在台上肆虐,这些思绪很快就被艰苦的劳动所驱散,被为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所取代了
在干校待了三年后,笔者被分配到南疆的广西大学,参与中文系的创办和教学。又过了三年,几经周折之后,我调回北京,到中央民族学院即今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不久,“四人帮”垮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知识分子重新获得从事学术研究的权利,我选择明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要研究明史,首先得对朱元璋其人其事有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因为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创建者,明王朝的典章制度大多是由他亲手擘画与奠定的,他一生的活动对明朝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过去在安徽凤阳同朱元璋有关的各种见闻又在脑海中浮起,更激起我对他的强烈兴趣。我找来史学前辈吴晗的《朱元璋传》仔细研读,并查阅了有关朱元璋的各种论著。这样,有些问题清楚了;有些问题依然若明若暗,百思不得其解;有些问题则又无人涉足,没有现成答案。于是,我在教学之余,跑遍北京各大图书馆,翻检有关史籍,搜集资料,就朱元璋一生活动的几个重大问题撰写了几篇论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接着,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张继红编辑找到我家,约请撰写一部朱元璋传。此后,我将所写的16篇关于朱元璋的论文稍加整理,集为《朱元璋研究》一书,交付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动笔撰写《洪武皇帝大传》,于1993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付梓刊行。书出版后,获得学术界的好评,誉之为继吴晗《朱元璋传》之后的“又一部有影响的朱元璋传记”,1993年荣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后来,台湾师范大学朱鸿教授在《汉学研究通讯》第20卷第1期(2001年1月)发表《近十年来(1989―2000年)有关朱元璋研究之介绍》一文,将拙著与其他学者先后出版的几部朱元璋传记做了比较,认为“以陈著的学术成就最高,论者谓其超越吴晗之作,绝非溢美之词”
同行的肯定,使笔者倍感欣慰和鼓舞,但我心里十分清楚,由于个人掌握的资料有限,书中对某些史实的描述尚欠具体,有的不够准确,特别是由于《洪武皇帝大传》一书的研究基础奠立于“文革”刚刚结束不久,思想还未完全解放,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对朱元璋的评价,还没有完全摆脱极“左”思潮的影响,例如对朱元璋接受和恢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提倡尊孔崇儒、施行礼法之治,笼统地把它们当作文化专制的举措加以否定,显然失之偏颇。因此,笔者决定扩大资料的搜集范围,并调整研究视角,对这部传记重加修订,力求使史实的叙述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对朱元璋的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公正。此后,我又对朱元璋一生活动的几个重大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陆续发表9篇论文,并开始动手修改某些章节。不久,因担任系主任工作,杂事繁忙,加上教学、写作任务相当繁重,修订工作时断时续,后来便中途停顿下来。200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王才禹副编审来访,看到笔者书桌上的一沓稿子,问我在写什么。我告以正在修订《洪武皇帝大传》,但尚未完工。他很感兴趣,主动提出愿意出版这部著作,嘱我抓紧时间,尽快修订完稿。此时学术著作的出版已经相当困难,如无出版津贴,一般出版社都不肯接受。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热情与慷慨,令我深受感动。此后,除日常的行政与教学,我便放下其他工作,集中全力进行本书的修改与补充,先后写出增订一稿和二稿。除了改正原著的一些讹误,还修正了某些观点,并吸收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补充大量新的资料,征引的史籍由原著的 300多种增至500余种,篇幅也由原著的50多万字扩增至近70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