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学观导向下的视觉设计现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儒学观导向下的视觉设计现象.doc

论儒学观导向下的视觉设计现象   摘要: 文章从儒学文化中关于“人”、“社会”、“自然”等理论能否转化为设计实践中的创意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并从商业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对儒学观在视觉设计领域的表现及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theory of people, social, natural and so on in the Confucian culture and whether they can be translated into the creative material in design practice and conducted the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in the field of visual design from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design practice.   关键词: 儒学观;视觉设计;设计形态;文化表现   Key words: Confucianism;visual design;design patterns;cultural expressions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309-0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信奉的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变化,但就其基本特色而言,基本理论框架――自觉的人格意识论、和谐的社会关系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数千年相承而不绝,形成了具有发人深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关于“人”、“社会”、“自然”的理论体系。儒学经典著作表述的理性精神、道德追求、艺术的功能和意义、对“乐”的艺术诠释、以及推崇独立人格和阳刚之美等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设计领域,儒学思想不仅在两千年间的历史长河中影响了设计界,到了现代社会中也有相当多的视觉作品中留有他韵味十足的文化痕迹。   1儒学观导向下的设计形态   儒学观对于人和如何塑造具备完全人格的人,有较为明确的规范。关于人,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儒家先贤们一致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先天的善可能因后天“所染”而丧失,先天的恶可以通过后天的造就而改变。故主张教化之。通过教育和陶冶,变化其气质,人性总是可以臻于至善的,人人可以成善人,个个可以为良民,甚至可以作“圣人”即“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文中所叙述的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此时,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此种观点为我们国家的社会精神文明提供了借鉴: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奉献精神、远离腐败等,都是对这种传统观点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都是儒家人格美的代表观点。   思想上有了导引,在进行视觉设计时思维就比较明晰。我们进行与“人”有关的设计课题时,表现一种时代精神时,舍生取义就是一个精神上的标准,具体到个体图形上把首要的视点要表现出来。面对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都需要奉献精神,而这种精神如何用图形来标识、将其精神内涵准确视图化,是对设计师专业能力的有效训练。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疫转心灵》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题材作品(图1),以带口罩的心形图上俏皮的一抹唇红蕴含了对于危险从容应对的精神风貌,给那些于危难时举身向前的白衣天使以及在非常时期和他们一样拥有健康灵魂的人们的形象给予“美”的敬意。这些设计作品体现出了儒学的观点和内容或直接或间接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的素材和课题,我们在儒学精神影响教化下,经过几千年对其精神的发展,融入时代要素化作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指引我们人格成长向理想中的“坚守仁义,依礼而行”的君子看齐。   儒家一致认为,文化生活和艺术欣赏就是为了追求乐。但乐不能过度,不能违礼;只有乐道或超越官能欲望之上的精神之乐、审美之乐,才是真正之乐。儒家的这种快乐观,对中国的艺术和人生态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1]孟子笔下的“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孟子的“君子三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上的主体内心体验,也就是说,这是君子才能获得的快乐。如颂扬亲情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以朴素感人的歌词、优美的旋律,风靡大江南北就是最好的佐证。当前为宣传此类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题目为《常回家看看》招贴设计,就是对人们在对待真性情的炽热表现(图2)。作品以中轴式构图将画面分割成截然的红黑两色,主体图案为棺材(民间寓意官与才),黑底色上白色勾勒出主图、图前端写一字“奠”,红底色上黄色勾勒主图、图的前端写“寿”字,黑白全色相对比带“奠”字表哀思与遗憾,红黄吉祥色对比带“寿”字表喜庆与祥和,画面沿垂直中轴放置主题词给予主观抉择的思考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