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二人转唱腔的形成.doc
试谈二人转唱腔的形成
东北二人转唱腔十分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誉。
这种丰富多彩的唱腔艺术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善于创新。
二人转唱腔的形成过程,即是―个艺术创新的过程。大约二百多年以前,河北莲花落音乐与北京什不闲音乐相结合,形成了“什不闲莲花落”的新唱腔,并很快传入东北各省。这种“什不闲莲花落”的唱腔又与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等音乐精华结合,奠定了二人转唱腔的基础。
二人转唱腔的发展过程,更是―个不断进行艺术创新的过程。二人转唱腔创新的类型,大致有如下几种:
其一是广泛吸收各种大鼓音乐的精华,形成了二人转唱腔中的“大鼓系列”,其中主要有:
1.[大鼓四平调]。这是将东北大鼓的曲调引进到二人转唱腔中的成功例证。东北大鼓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各省,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二人转的老艺人们在引进过程中,对原来的东北大鼓曲调也进行了丰富、提高、发展变化,所以一方面以东北大鼓音乐为基础,另一方面也使二人转唱腔家族又添了新生儿。而且这新生儿又呈“多胞胎”特点,即除[大鼓四平调]外,还有[东北大鼓调]、[奉派大鼓调]、[四大口]、[小口]、[平调]等。
2.[乐亭大鼓调]。这是二人转唱腔从河北乐亭大鼓的曲调中吸收并形成的新唱腔。其中“呔”味较明显,但也为东北广大观众所接受。
3.[西河大鼓调]。这是二人转唱腔吸收西河大鼓的曲调而形成发展的新唱腔。西河大鼓起源于河北,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及东北、西北部分地区的曲艺曲种,也称“西河调”、“河间大鼓”,其群众基础雄厚。二人转吸收了西河大鼓的音乐精华,创造出[西河大鼓调],使二人转唱腔自身更加丰富多彩。
4.[京韵大鼓调]。京韵大鼓是流行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部分地区的曲艺曲种,也称“京音大鼓”。它吸收京剧的发音吐字方法和其他民间曲调而创造形成新腔。京韵大鼓有许多表演艺术家闻名遐迩,如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小彩舞)等,几乎家喻户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二人转唱腔吸收京韵的音乐精华,创造出自己的[京韵大鼓调],使它更具深厚的群众基础。
5.其他各种大鼓调,如[垛口鼓调]、[女大鼓调]等等。限于篇幅,不再详加介绍。
其二是大胆引进各种地方戏唱腔的精华,形成兼收并蓄的大格局。二人转唱腔极善于吸纳,敢于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不拘一格。
如[岗调],就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眉户戏的曲牌。解放初期随延安来到东北地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传到东北,被二人转吸收后风靡一时,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来历了。又如[大口落子调],是从评剧的基础唱腔引进来的,因为评剧曾以“落子”命名,所以[大口落子调]具有评剧唱腔的原汁原味的鲜明特点。
再如[大佛调](也称[影调]),就是吸收东北皮影戏的唱腔而形成的。
其三是广泛吸收其他各种艺术的音乐精华,使自身唱腔几乎无所不包。
l.吸收东北民歌的曲调。如[月牙五更]、[翻身五更]、[绣哈尔滨]、[看秧歌]、[丢戒指]、[东北风]等等,形成了二人转唱腔中的“民歌小调系列”。
2.吸收萨满跳神曲调,形成[神调],使二人转唱腔有了新鲜血液。
3.固定某些剧目,(拉场戏)、曲目(二人转)的专门曲调,形成规范,组成二人转唱腔中的“专腔专调系列”,如[二大妈探病调]、[报花名调]、[谭香哭瓜调]、[擀面调]等等。
4.吸收时代歌曲,使二人转唱腔更具新颖别致的特色。如坐唱二人转《沂蒙颂》揉进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音调、二人转《常青指路》融入了《东方红》的旋律等等,都是成功的代表之作。
其四是大胆创造新腔。如已故著名二人转音乐家祁景芳先生,就在单出头《洪月娥做梦》中的[红柳子]唱腔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创造出[青柳子]唱腔,使二人转唱腔的百花园中又开出一朵新花。
总之,二人转唱腔的不断创新,是它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责任编辑 王庆斌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