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声乐”的美学品味与民族意蕴.docVIP

谈“民族声乐”的美学品味与民族意蕴.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民族声乐”的美学品味与民族意蕴.doc

谈“民族声乐”的美学品味与民族意蕴   在声色无穷的声乐世界里,“民族声乐”又称“民族唱法”,它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并列,共同构成当前我国声乐艺术的三大种类或三大流派。因此,这一“声乐”的概念,就是狭义的概念,即不包括戏曲唱腔。   而广义的“声乐”的概念,系指“音乐的一个大类。由人按词曲乐谱歌唱表演,使人感受艺术效果。常带器乐伴奏。有独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辞海》缩印本),即应包括戏曲唱腔在内。   本文使用的是“声乐”的狭义概念,按照这一概念,则“民族声乐”也不包括戏曲唱腔,而专指民歌、民族艺术歌曲、民族歌剧选段。   但是,这并不能割断“民族声乐”与戏曲唱腔血肉相连的关系,“民族声乐”对戏曲唱腔有许多吸收与借鉴,从而也提升了自身的美学品位与民族意蕴。这种吸收与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民族声乐词作的吸收与借鉴   “民族声乐”与戏曲唱腔的歌词与唱词,同根同源,都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歌与古典诗词。而戏曲唱腔的唱词,古典诗词的特色更为明显强烈。“民族声乐”的歌词,有许多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现代诗和现代散文的特征很明显。但是,仍有许多“民族声乐”的歌词吸收借鉴戏曲唱词的民歌或诗词的优长,最为明显的是七字句式的采用,这是民歌与旧体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七言古风等等)最为明显的标志。戏曲唱词七字句式很多,例如“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京剧《苏三起解》)“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京剧《红灯记》)而“民族声乐”中的民歌、艺术歌曲、歌剧选段等,也有许多七字句式的歌词。例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唱支山歌给党听》)“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歌剧《江姐》)除此之外,戏曲唱词的五字句式、十字句式,“民族声乐”的歌词也颇多吸收借鉴,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由此可见,在歌词创作上,“民族声乐”得益并得力于戏曲唱词的实例,比比皆是。而这种吸收与借鉴,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二、民族声乐曲作的吸收与借鉴   不仅歌词创作如此,“民族声乐”的歌曲创作,也与其歌词同步,同样吸收借鉴了戏曲唱腔的音乐精华。   其一,民族艺术歌曲曲作对于戏曲唱腔音乐的吸收借鉴。“艺术歌曲”之名来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原词为“Art Song”,系指根据抒情短诗谱写的歌曲。我国的民族艺术歌曲,也是根据著名诗人的抒情短诗或重新创作的抒情性歌词谱写的歌曲。在这些民族艺术歌曲中,也有许多吸收借鉴了戏曲唱腔音乐的精华。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赵元任根据著名诗人刘半农的抒情短诗谱写的艺术歌曲,其中就运用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突出了民族特色;陈啸空根据著名诗人郭沫若的抒情短诗《湘累》谱写的民族艺术歌曲,也巧妙地运用了京剧青衣唱腔悲切幽婉的音乐旋律,民族韵味十分浓厚。近年来,又出现了以戏曲唱腔音乐为基本素材谱写的各种“戏歌”,其中也不乏“民族唱法”的“戏歌”,例如最早由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演唱的“豫剧”《大快人心事》,当时称为“豫剧清唱”,实际上就是“豫剧”。还有根据京剧唱腔谱写的“京歌”《我爱你,塞北的雪》,也是民族唱法的“京歌”。或者说,由戏曲清唱直接变成民族艺术歌曲。   其二,民族歌剧选段对于戏曲唱腔音乐的吸收借鉴。由于许多民族歌剧的曲作从整体上吸收借鉴了戏曲唱腔的音乐精华,所以作为“民族声乐”艺术歌曲的歌剧选段,也就自然地带有吸收借鉴戏曲唱腔音乐的特点。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例如歌剧《刘胡兰》的唱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数九寒天下大雪》,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均吸收了山西梆子的唱腔音乐精华;又如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吸收借鉴了湖北天沔花鼓戏的唱腔音乐;歌剧《江姐》的唱腔广泛吸收了京剧、评剧、川剧、婺剧、越剧的许多戏曲唱腔的音乐精华,并借鉴了戏曲唱腔板腔体的作曲技法与技巧。   由此可见,在歌曲创作上,“民族声乐”也以戏曲唱腔音乐为丰富的宝库,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并以此突出自身民族化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底蕴。   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吸收与借鉴   声乐的生命和灵魂在于演唱,没有演唱就没有声乐。“民族声乐”同样以演唱实践完成由纸上的歌谱变为空间的声音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创造过程。   “民族声乐”在演唱上,更向戏曲唱腔演唱大胆吸收借鉴,许多著名的“民族声乐”歌唱家,都直接来源于戏曲界。例如郭兰英,原是山西梆子演员;于文华,原是评剧演员;刘滨,原是京剧演员。即便不是戏曲演员出身,也有许多民族歌唱家,主动向戏曲唱法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己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