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文化探寻.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城市文化探寻.doc

重庆城市文化探寻   【摘要】陪都时期,是重庆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形成发展期,我们可以说,探索重庆城市文化之源必须研究重庆陪都时期的城市文化。重庆陪都的多元文化,是城市文化认同的代表,深刻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重庆;陪都文化;多元      每个城市都有她特定的符号。被我们所熟知的北京城,“皇权”就是她的符号;外滩所展现的“殖民”,是上海的符号;而谈到重庆城的符号,却始终有诸多争议。   有人说,重庆城的符号是“巴文化”。因为公元前11世纪,这里是周朝所封的巴国国都,始称为江州。在重庆成为“新特区”之后,更有学者把重庆作为城市的生命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抗战时期”(陪都时期);第二阶段是“重庆直辖”之后;第三阶段是“新特区”。因此,要说巴文化能够代表现今重庆城的城市符号,未免过于牵强。   定位一个城市的符号,首先要从这个城市的文化开始。真正改变了重庆,并且影响了世界的,如果不是重庆的抗战文化,恐怕再没有别的字眼可以更准确描述重庆的城市符号了。正是这一场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重庆的命运,同样的一场战争也改变了重庆在世界的地位。重庆,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陪都时期,国之不幸,重庆之有幸。1937年至1945年的抗战期间,正是国难之时,重庆成为了陪都之后,无论从其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各个方面都让当时的中国重庆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   成为陪都后,重庆城市的身份意识、文化精神同以前的小市级产生了逐渐明晰的区别,并在世界大都市的互相观照中成型和不断强化。陪都重庆,在受多元移民文化精神影响的同时,也在反映、复制、反思、修正这种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塑造了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的集体无意识、再生产城市文化心理结构、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本身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   城市生命意识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城市个性和城市特色。城市个性的形成,一是自然的,一是文化的。重庆山城特色十分明显,有山有水,爬坡上坎,从极具地理特色的老街巷、大码头、防空洞,到至今还保留的沿山坡一根根撑起的吊脚楼,从大隐隐于市的名人公馆,到老茶馆、老剧场和戏班子,自然环境条件及其衍生物造就了城市倔强、拼抢、快速、火辣的性格特点;一位作家曾悲哀的说:现代城市,不相雷同的怕只剩下了树,比如海口的椰子树、重庆的黄桷树、北京的魁树。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比人造物强大得多。所以山城重庆,自然赋予的城市生命意识和城市个性是显性的、在无意识下被很好传承的一部分。   形成城市特色的另一个原因,是文化因素、历史状况等。这一层面是隐性的、内在的、人文的东西。美国社会学家讲过一句话,他说: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这话讲得很到位。这一心理状态层面的城市性格,却常被忽略或恶意破坏。我们谈论重庆的城市个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问问重庆的老百姓,十有八九都能给你回答重庆的城市个性是怎么样。陪都那段历史,对重庆城市影响是深远的。这种深远不在于建了多少厂,修了多少房子,而在于它促成重庆本土的历史、文化、街区风格、居住等等方面与多地域、多国文化的融合、复制、创新,从而改变了重庆人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换句话说,陪都文化造就了重庆全民性意识。   陪都文化,实质就是一种多元文化。陪都后,重庆人对吃、穿、住、用、行多个方面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穿衣为例,重庆是最先引领中西合璧服饰潮流的城市。因抗战而迁徙的张恨水,用文字记载了七年的旅渝生涯,把我们带入了大后方的场景,细细品味摩登城市曾经的转变,款款走来的“袁三小姐穿着后方流行的翠绿色白耸的英雄肩,透出健美的英姿,枣红的短绒衣与旗袍打牌,增添一分秀丽和温柔;手皮包、西式长筒丝袜、高跟皮鞋尽显窈窕风姿。”1940年陪都有大型绸缎庄30多户,服装店93家。阴丹布、印花绉、华尔绉、绸缎等各种面料,白色、花色、蓝色、红色、绿色等各种色彩的旗袍面料被展示在华丽的玻璃橱窗内,琳琅满目。住在重庆的各国使节及美军盟军回国前,纷纷光顾重庆的旗袍服装店,将中国旗袍作为他们带给远方妻子或情人的珍贵礼物。夏季,一些大胆追逐时尚的青年女子,穿花绸短袖配男人的西装长裤,有的甚至前卫地穿上西装短裤,冬季则以西装或短大衣配西裤。她们试着颠覆陈旧的服饰观念,表达对传统的叛逆,追求男女平等的权利。1945年冬季,在重庆女大学生中流行一种奇异的时装,即在旗袍之外,穿大兵的上装,她们通过服饰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对抗战军人的景仰,证实新女性的社会作用。   起于重庆的这场新式服装革命使中国旗袍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女性的身份标签,而重庆人在娱乐、饮食、居住上也更加追求多元化。本土的坐茶馆、杂耍、名特小吃不在话下,另一方面电影、话剧、戏曲、画展、鸡尾酒会、音乐会等新艺术方式在重庆也盛极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