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佛像与北魏特大地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鎏金佛像与北魏特大地震.doc

鎏金佛像与北魏特大地震   北魏的佛造像,代表着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其类型多样,造型优美,雕刻精湛,威严凝重,不仅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而翔实的资料,更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2002年末,江苏收藏家黄震先生偶然从英国收藏家莫先生处看到一尊北朝形制青铜鎏金佛像,十分喜爱,于是通过朋友从中说和,将该佛造像请回国内。这尊佛造像,保存相当完整,经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原龙门石窟佛教研究所所长温玉成先生鉴定为真品,弥足珍贵。因为它无论从佛教研究的重要性,或是从造像的艺术性及其历史价值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有铭文著录的大地震,其历史文物价值绝不可低估。         见证历史上一次大地震      这尊青铜鎏金佛造像,高1 3 . 7厘米,佛陀肉髻饱满,双目微合,神态极为端详,着袒右肩式袈裟坐于四方座上,背光开阔,火焰纹遒劲有力,佛座上刻有两供养人,刀法传神,栩栩如生。器物通体鎏金,保存完整,在北朝此类传世品中属凤毛麟角,极其罕见,所以弥足珍贵。尤其令人惊奇的是,造像背面隐约有铭文33字,大部被铜锈掩盖,不可辨。佛造像回国后,在文物专家的帮助下,对该造像的铭文部分覆盖的绿锈进行了清理,基本可读。经温玉成先生的破解,其铭文内容为:   “延昌元年甘泉田空,佛弟子王唯上为皇帝,下及法界众生,俱勉“ ”,敬造释迦王像。”   其中最难解度的“ ”两字,温玉成先生的考证为:“ ”佛教术语,五十,皆烦恼之数(《维摩诘圣?佛国品》)。“勉”通“免”,免去“ ”之灾患也。   温先生指出,此尊坐佛从时间上考证,是先有像,后刻字。造像形制应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不久,尚未“秀骨清相”,估计造于公元500年前后,与龙门石窟最早期的风格相一致。   他还进一步对这尊青铜鎏金佛造像进行了学术释意:背屏刻铭文“甘泉田空”也,“田”字刻时竖笔过力,出了头,当作“甲”字。延昌元年(512)四月“肆州(山西忻县北)地震陷裂(7级左右)死伤甚多”(《魏书?世宗纪》)甘泉,在甘肃武都县东北约50公里处,属北魏“武都镇”,多为氐族人士。“田空”,田地无收成之意。造像的主人名字叫王唯,甘泉人,似为氐族人士,而非汉族。甘泉属北魏武都镇,多为氐族人,而氐族是当时的少数民族之一,特别要指出的是,佛坐上的持莲供养人戴冠男性居右侧,女性在左侧,列位的方式与汉族相反,体现了氐族人的一些宗教特征。   王唯为什么要制作这尊鎏金佛造像呢?因为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发生了大地震,死伤甚多,所以王唯企求释迦佛主,庇护民生,保家卫国。这是为这尊鎏金佛造像铭文刻字的最直接原因。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79次特大地震之第五次:即公元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四月庚辰),山西原平代县间(38.9°N,112.8°E)M71/2(震中烈度Ⅹ)“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峙、桑乾、灵丘,肆州之秀容、雁门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魏书》卷112《灵征志》)佛造像的主人王唯,就是经历了这次大地震,求神拜佛,为这尊鎏金佛造像铭文刻字。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此之前的四次大地震,分别是:   1 公元前7 8 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岐山(34.5°N,107.8°E)M≥7(震中烈度≥Ⅸ)“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卷1《周语》)   2 公元前70年6月1日(汉宣帝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山东诸城昌乐一带(36.3°N,119.2°E)M≥7(震中烈度≥Ⅸ)本始四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北海琅琊坏祖宗庙城郭,杀六千余人。(《汉书?五行志》)3 1 4 3年1 0月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九月后) 甘肃甘谷西( 3 5 . 0 °N,104.0°E)M7(震中烈度Ⅸ)“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部郡六,地震。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凡百八十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   (《后汉书?五行志》)4 1 8 0年秋(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甘肃高台西(39.4°N,99.5°E)M71/2(震中烈度Ⅹ)“三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地,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顿,县易处,更筑城郭。”(《后汉书?五行志》)      见证北魏佛教历史沧桑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到了北魏出现了一个大发展时期。我们知道,鲜卑族的拓跋在公元386年自称为“魏王”,建立了北魏政权,兼并山西北部的各部落,并进而攻取河北省的大部和山东、河南的一部分,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公元398年起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自称皇帝。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灭凉,徙沮渠氏的宗族及吏民三万户(或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