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牌商与理商的破冰之路
本世纪初,如果你要问国内鞋服品牌商“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多半会是“代理商!”;如果现在问他们“代理商如何?”,答案可能是“最可恨的人!”。品牌商与代理商一直如“一个战壕的弟兄”。他们之间是怎样“爱恨交织”,又将如何有效对接资源,携手发展呢?
品牌商与代理商的破冰之路
原载《服饰导报——鞋世界导刊》,《中国服装网》、中国营销传播网、环球鞋网等转载
胡宝明08/05
利益博弈难免爱恨交织
“全球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这句话适合很多行业,当然也包括鞋服行业。中国鞋服市场之大,不仅指其需求量和购买力,更包含了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在这样庞大的市场面前和GDP逐年飙升的经济背景下,许多有着先知先觉的鞋服厂商在世纪初集体转型,由原来的“坐地批发”改为“品牌特许”,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品牌大旗插遍全国。可恨的是有限的人力、财力、管理力在辽阔的市场疆域面前捉襟见肘。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想让销售阵地快速遍布96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种奢望。
借鸡生蛋!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谙熟“资源整合”的奥妙,对新世纪的商人来说就更不陌生。央视广告、明星代言、区域巡展、广泛招商,许多鞋服企业在世纪初把“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随着品牌商的一路摇旗呐喊,代理商走进了品牌商的战营。
在一番“互诉衷肠”、“相见恨晚”之后,代理商接过品牌大旗,凭借现成的资源和本土优势,创立“品牌根据地”,一路拼杀,开疆拓域,建立一个个“品牌解放区”和销售“阵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会有每年销量数倍增长的传奇企业层出不穷,也无怪乎在世纪初的若干年间国内奇迹般地冒出数千个鞋服品牌。毋庸置疑,正是在代理商们浴血奋战的推动下,许多企业的品牌王国才得以迅速建立。品牌商借助代理商的资源和奋斗,快速实现了“君临天下”的梦想,因此,评价代理商这“一个战壕的弟兄”,言之为“最可爱的人”实不为过。
当然,代理商在“开国时代”的显赫功勋也并非没有回报。在商言商,亏本的买卖可没人做。代理商在成就品牌商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封疆大吏”的富贵理想。同样的招术,代理商扯着品牌商的大旗招纳加盟商,“分田到户、责任承包”,网点、销量冲上去,白花花的银子流进来。许多代理商在那几年都快速迈进了有车有房的中产阶级行列。
然而,虽然根据地、解放区建起来了,但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歇过,而且血雨腥风,越来越猛!草草建立的销售阵地有数量没质量,“决胜终端”叫得响,可怜难求“诸葛亮”!虽然品牌商的区域经理偶或光顾,但往往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能给终端带来实质性的改良;许多加盟商面对萎靡的销售业绩一筹莫展,常常感叹“上了代理商的贼船”;同时,品牌商的欲望沟壑远没有填满。巨大的市场潜力仍激励着品牌商蓬勃的发展激情——胡萝卜+大棒,指标年年涨!代理商指标完不成,难免“朝堂失宠”,遭受品牌商的诸多指责。因此,代理商还没怎么来得及享受“王侯之福”,就已受上“夹板”之气!可这“夹板气”受的也的确有点冤:许多代理商并不是不想发展、不愿进步,而实在是缺少经验和方法——打江山容易管江山难呐!“业务管理眉毛短,指标任务头发长”,“库存随指标飞涨,费用共欠款绵长”。面对复杂残酷的行业竞争,代理商期盼品牌商的业务帮扶望眼欲穿,品牌商的终端支援往往如货品一样姗姗来迟!一来二往,来来往往,双方的情感被透支、怨恨在滋长……
同样,从品牌商的角度来看,偌大的市场面前必须采取“先乱而后治”的策略。只有“先乱”,才能赢得时间,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先机、占领商圈桥头堡,从而获得品牌的先发优势;“后治”是必须的,在“贪多求快”情况下建立的“解放区”很可能“悬若浮萍,不禁风雨”。因而,在经历了“先乱”之后,品牌商“后治”的心理就难免迫切起来,从而在对代理商的期望和要求上进一步攀升:广告支持、资金支持、强压指标、要求公司化运作等等,都是品牌商鞭策代理商积极开展“后治”的策略手段。
但事实上,很多代理商是“买卖人”出身,“买进卖出”比较在行,公司化的经营管理就未必熟稔;加上对品牌商有着先天的戒备心理(品牌不是我的,市场今后会怎样还两说),因而在市场投入的主动积极性上往往难以满足品牌商的期望。但是,代理商的投入程度往往决定了品牌在该区域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代理商“占着茅坑不拉屎,放着良田不种稻”,那就是浪费资源,坐失商机。因此,品牌商对代理商消极的发展态度极为懊恼——花钱洗脑无效,逐年欠款走高;派人支持无用,次次对抗指标!无论品牌商招数用尽,代理商就是老牛拉破车一样快不起来。在品牌商眼里“肥牛一样的“区域市场”被这样的代理商“糟蹋”着,实在是心有不甘;有心取代他又投鼠忌器——债权债务搞不清,仓促难找更好的人……
因此,这个时候,有些代理商几乎成了品牌商“最可恨的人”。
在爱与恨的交织中——实质也是利益立场的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