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去看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怎样去看病

我们怎样去看病? 记者手记   看病难、怕看病一直是患者最头疼的问题。有人戏言:排队挂号、看病交费、化验治疗……楼上楼下要往返N次,折腾下来没病的人也累病了,更不要说那些有病的人。    昨日清晨6:00人民医院门诊部。没有拥挤不堪排队挂号场面,没有神色凝重不安踱步的面孔,仿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不是记者采访所需要的场面,原因很简单,记者不能完成这次主题采访。记者不甘心,8:10记者第二次来到人民医院门诊部,记者期待的“热闹”场面还是没有出现。记者没有放弃,并用自己妈妈之名,在一楼咨询处按护士的指导填写了一张就诊信息表之后到楼上妇科挂号,没人排队,第一时间就挂了号。记者咨询妇科护士,佯称自己的妈妈右下腹疼痛,是否该带她看妇科?护士仔细问了一些情况后,对记者说:先带到外科,看看是否盲肠炎,排除盲肠炎后,再到妇科。记者来到外科如法炮制,还对护士说不希望排队能否马上看医生?护士让记者到7号诊室,记者探头7号诊室,的确没病人。    从门诊出来,时间显示8:26,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这让记者太惊诧了,于是拨通医院办公室主任的电话。    主任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份开始人民医院针对门诊排队拥挤现象,逐步把挂号和收费分散到各科室,以便分流患者;数字化程序开化验单,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医院将不断完善新机制,争取做到让患者看完病之后,再一次性结算费用。她提醒患者看病不再是难题,但看病还是有技巧。这当中不仅仅是要会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生,还要学会怎么向医生讲述病情。    看病技巧1 看病之前    体内疾病,常从面部及五官的颜色上表现出来。    如白色,主虚、寒、失血、夺气、脱津等。黄色,主脾虚证、湿证、黄疸病等。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痛、气滞血痪及惊风证。黑色,主肾虚、水饮与寒证。又如贫血的病人,面色、嘴唇及指甲呈苍白色。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两颧及口唇多呈紫红色。一些内分泌疾病患者,眼圈灰晴。患有胃病及消化不良者,面部往往有褐斑。神经衰弱的病人,面色无华、头发稀疏枯槁等。    所以看病前,不要化妆和擦胭脂、抹口红、画眼圈、涂指甲,不然会掩盖本来面目,给医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诊。观察舌体、舌苔的变化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不适当的饮食,也会造成舌苔假象,故就诊前,不要刮舌苔,喝浓茶,及食用着色染苔的食物。    另外,看病之前还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长途步行、喝酒、饱食或情绪过于激动,这些因素均使脉象快而有力,而掩盖其真实的脉象。    如去医院化验,化验大便应三天前吃素食,不要吃维生素C。化验血,如生化实验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均不能吃早饭,前一天不要喝酒、熬夜,近几天应停服其他药物。做尿的检查,一般留取早晨第一次尿,尤其是妊娠试验时。    看病技巧2 别让医生猜你的病    有些患者对待医生的询问表现出不耐烦和反感,甚至误解成问得多的医生没本事,指猜不透他的病,而认为上来就开药的医生才算是本事大。其实,问诊在整个医疗行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了解病情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岂知,医生的“问功”是在医疗实践中日积月累磨练出来的。一位好医生首先要会画龙点睛地询问病史。有人会说,当前医学检查技术水平如此之高,只要通过CT、核磁共振、彩超、同位素等一查不就一清二楚了吗?何必还要东问西问呢?    不管到什么时候,问诊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为此,患者在就诊时应积极、认真配合医生的询问。据人民医院急诊科的谢医生告诉记者,患者以及陪同的家属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突出指明就诊主要的不适感觉、性质和部位。尽可能地详细介绍发病的经过和用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阳性和阴性检查结果。    对于慢性疾病,还要向医生介绍曾经患病和治疗情况,包括家族中人员的重要患病情况,说明药物过敏史和某些食物过敏史等。 人民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提升    看病技巧3 别总盯着专家    有些人常托熟人、找关系,找名家权威看病。专家在接待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病人时确诊符合率较高,但慕名而来的病人所患疾病并非都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只能凭主张印象暂作诊断。如果对专家过分迷信和盲从,很可能南辕北辙,造成误诊。    肖主任明确回答记者:“凡就医必挂专家号,这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初诊病人。”她强调说:“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医生,面对病人都首先要了解病情、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许多疾病都要经过一个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性检查后,才能够得出明确的诊断,而这些工作一般医生完全可以胜任!”    家住东区的李女士亲身经历了一个看病过程,得出的结论是:看病过分迷信专家,没有必要。李女士最近经常关节痛,医院看病挂了专家门诊。没想到,专家的号排到了30多个,诊室内外挤满了人。无奈之下,又挂了个普通门诊。普通门诊病人相

文档评论(0)

pxoc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