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唐玄奘西行取经》教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唐玄奘西行取经》教程

玄奘带回来的佛经数量大,覆盖面广,质量特别高,如果我们把唐朝汉译佛经比喻成为汉译佛经中的皇冠,那玄奘翻译的佛经就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玄奘西行求法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求取直经,而取到直经才只不过走了求法之路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翻译佛经,他魂系真经,迫不及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 结合课文和交流资料,请同学们从学者、高僧、 翻译家、教育家家以及文化交流使者这四个角度说一 说你心中的玄奘是一个怎样僧人?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从学者的角度: 玄奘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2.作为一个高僧: 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 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 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这些都体现了玄奘严谨治学,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季羡林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拿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1、解释词语 ( 1 ) 束手无策 (2)百折不挠 (3)家喻户晓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玄奘之所以能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来到天竺求学取经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仰——对佛法的弘扬。 2、玄奘为什么能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到天竺求学取经? 作业: 1)推荐阅读《鉴真东渡》《苏武牧羊》 2)抄写生字词。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吕店镇符村小学 赵亚静 一、背景导入、自学指导 1.唐玄奘西行取经,奘的读音及书写。(分清 “奘”与 “壮”的区别。) 2.导语: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便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取经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玄奘早就想申请去天竺,但唐朝政府不批准。贞观三年(629 ),玄奘偷越国境,义无反顾的向西而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的事迹。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玄奘( ) 缉 拿( ) 高僧( ) 天竺( ) 堡垒( ) 朝拜( ) 玄奘(zàng) 缉拿(jī) 高僧(sēng) 天竺(zhú) 堡垒(lěi) 朝拜(cháo)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2、解释词语。 ( ):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2、解释词语。 3.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课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 合作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二、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思考: 1、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取经?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吗?) 因为佛教传播到中国后,佛经的翻译有误,所以要到天竺,以问惑辨疑。 你如何评价玄奘? 学识渊博 治学严谨 2、读了

文档评论(0)

mmhgfdh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