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桦甸市水稻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
桦甸市水稻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 摘要 针对桦甸市水稻立枯病、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4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危害症状以及造成的危害,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该区域水稻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 水稻;病害;发生;防治;吉林桦甸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12-01
桦甸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属于半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有效积温为2 600~2 800 ℃,降雨量达750 mm左右,无霜期120~130 d,土壤以灰棕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水稻的种植栽培,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由于春季寒暖变化大,夏季炎热多雨,水稻易发生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水稻高产、稳产,针对水稻病害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该区域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1 立枯病
1.1 危害症状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主要病害,其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在苗期表现打绺青枯,大多发生在三叶期前后,多因管理不当、生理性缺水引起,地下根系的吸水能力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蒸腾作用,成簇发生,干枯死亡[1]。真菌性病害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芽腐病在稻苗出土前就发病,芽根变褐、扭曲、腐烂,种子或根上有绒毛状白色、橙色、粉红色或蓝黑色的霉状物。基腐病多发生在立针至二叶期,病苗从心叶开始枯黄,叶鞘有时有褐斑,根系变黄变褐,茎基部逐渐变成灰色腐烂,用手提苗时茎与根易折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簇生。黄枯病多发生于三叶期前后,开始发病时,早晨或傍晚成簇的秧苗叶尖无露珠,以后逐渐萎蔫和枯黄,只有心叶卷曲,呈马蹄状不规则成簇发生,逐渐蔓延连接成片
1.2 发生原因
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此外,种子消毒不彻底;播种时间过早,播种量过大,覆土过厚;土壤偏碱性;秧苗细弱,抗病力低等因素都可以诱发立枯病
1.3 防治方法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水稻生产的农业防治主要采用3种技术措施。一是合理配制营养土,保持床土pH值在4.5~5.5之间;二是严格控制苗期温度,白天温度为25~28 ℃,夜间温度为10~15 ℃;三是适时浇水,看苗补肥,培育壮秧,提高抗病能力[2]
水稻生?a的化学药剂防治主要采用3种技术措施。一是种子浸种消毒。用25%咪鲜胺10 mL兑水稀释成3 000~4 000倍液,浸30~40 kg水稻种子,可防治立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二是出苗至2.5叶。用100 g立枯一次净兑水150 kg浇100 m2苗床防治立枯病;三是2.5叶至移栽。用25 g植乐兑水15 kg喷施100 m2苗床防治立枯病
2 恶苗病
2.1 危害症状
主要在发生苗期到抽穗期,秧苗从三叶期开始表现症状,病苗茎叶黄绿细长,可高出正常苗1/3以上,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本田一般以分蘖期开始呈现症状,分蘖极少或不分蘖,稻株特别高,叶色淡黄,节间显著伸长且弯曲,下部节上有倒生须根,多数病株在抽雄前枯死,少数可抽雄,但不能正常结实[3]
2.2 发病原因
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低温条件易发病;幼苗弱、插隔夜秧、深插秧发病重;氮肥过多、有机肥未腐熟易发病
2.3 防治方法
水稻生产的农业防治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是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时尽可能避免损根。水稻生产的化学药剂防治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是用25%咪鲜胺10 mL兑水稀释成2 000~4 000倍液浸泡种子30~40 kg
3 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火烧瘟、叩头瘟、刻颈瘟等,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稻瘟病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初次侵染来源。稻瘟病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年份可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4]
3.1 分类及危害症状
稻瘟病按时期和部位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茎瘟、谷粒瘟。苗瘟的危害症状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叶瘟的危害症状是最初在叶片上产生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梭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其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节瘟的危害症状是在茎节上产生针头大的褐点,后扩大至全节变黑腐烂,干燥时凹陷,易折断、倒伏。穗颈瘟的危害症状是发生在穗颈上,初呈水渍状,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展成黑褐色长斑,造成瘪粒或白穗。谷粒瘟的危害症状是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使谷粒变黑[5]
3.2 发病原因
春季阴雨天多、日照少,夏季持续高温极易发生稻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