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摄政称王”及其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论文.docVIP

周公“摄政称王”及其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公“摄政称王”及其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论文.doc

  周公“摄政称王”及其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论文 ..毕业 内容提要 儒家肯定的周公“摄政称王”,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判断,而是与儒家政治哲学相关的理论问题。儒家肯定周公摄政称王,因为这是儒家素王说或王鲁说的理论前提。与周公相关的《周礼》之所以能够在后世政治中产生变革意义,就在于它是周公践天子位后制礼作乐的产物。从围绕王安石变法所展开的争论中可以看到周公摄政称王是《周礼》一书具有变革意义的理论前提。 周公“摄政称王”本是古史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代学者对此问题,基本有三种看法:一种是肯定周公“摄政称王”,认为这是西周初年的史实(注:持这种观点的有顾颉刚、刘起釪、金景芳、王玉哲等先生。参见顾颉刚:《周公执政称王——周公东征史事考证之二》,《文史》第二十三辑..毕业,中华书局,1984年;刘起釪:《由周初诸〈诰〉的作者论“周公称王”的问题》,原载《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收入《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金景芳:《周公对巩固姬周政权所起的作用》,原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历史专集,1980年,后收入《古史论集》,齐鲁书社,1981年;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13-517页。);另一种则对周公“摄政称王”完全持否定的看法(注:持这种观点的有崔述、杨筠如、陈梦家、马承源等先生。参见崔述:《丰镐考信录》卷四;杨筠如:《尚书覈诂》,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马承源:《有关周初史实的几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第六十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周公摄政是事实,但并未称王(注:持这种观点的有杨向奎、杨朝明等先生。参见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版),人民出版社,1997年;杨朝明:《周公事迹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另外,郭伟川主编的《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一书收集了持各种观点的相关论文十一篇。)。直至今日,依然还有学者结合金文等新的资料,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但是,综观以往学者的研究,无论对周公“摄政称王”这一问题持肯定还是否定的看法,基本都是一个事实的判断。究竟周公是否真的摄政称王,需要对《尚书》相关篇章以及有关周初历史的重要铭文作深入分析,需要对一些具体的历史问题(如西周王位继承制,成王即位时的年龄等)作深入研究,这个问题这里暂且不论。我们所关心的是,如何进一步深度解读记载周公摄政称王的一些战国至汉代的儒家文献?周公摄政称王在儒家思想的脉络当中有何意义?本文希望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 首先,我们把战国时期记载周公摄政称王的儒家文献列举出来: 《礼记 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礼记 文王世子》:“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 《荀子 儒效》:“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荀子 儒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负扆而立,诸侯趋走堂下。” 《韩非子 难二》:“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 这些记载基本都是儒家的说法。韩非子为荀子弟子,他关于周公摄政称王的说法也可以理解为是承袭师说。除此之外,《逸周书》中的《度邑》、《武儆》、《明堂》等篇以及《尸子》等文献当中也有关于周公摄政称王的记载。《逸周书》的著作时代目前还不明确,但大体上出于战国。《尸子》据《汉书 艺文志》为杂家著作,尸子本人曾为商鞅的老师。从这些记载来看,周公曾经摄政,并且即天子位,这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普遍的看法,并且还影响到其他学派的学者。其中以《明堂位》和《荀子》的说法最为直接。 西汉经学直接承战国而来,其中荀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周公摄政称王这个问题上,汉代学者主要也是继承了战国时期荀子的看法: 《韩诗外传》卷三:“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第三十一章) 同书卷七:“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承文、武之业,履天子之位,听天下之政。”(第四章) 同书卷八:“五帝既没,三王既衰,能行谦德者,其惟周公乎。周公以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假天子之尊位七年。”(第三十一章)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于成王。”(《通鉴外纪》卷三引)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