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汇聚当代艺术力量 弘扬云南艺术精神_0
汇聚当代艺术力量 弘扬云南艺术精神 为了推动云南当代印学的健康发展,我刊开辟了“滇风艺苑”版块。陆续刊登云南名家的篆刻作品。猜中印文并对“印风”给予准确评价的热心读者,将得到篆刻家为您定制的作品
如需个性化定制印章及砖雕作品,请与《云南画报》社联系。电话
崔海瑞,旅居云南的安徽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主要科研方向:
“书画印”比较研究、宋代墓葬艺术。发表论文《论篆刻艺术的传统滋养与当代创新》,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基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2009年作品参展“云南省首届篆刻艺术展”
点评工则易板、生硬无韵。而此方朱文印,印文生动异趣,汉味十足
启事
“滇风艺苑”栏目从下期开始,开辟“文房四宝”推荐版块。利用《云南画报》线上线下的媒体优势,“推名牌,树品牌”,向艺术界推荐装裱、文房四宝等优秀品牌。期待大家参?c!
联系电话:王先
琴键上流出的线条
王弘毅
成联方,云南昭通人。书法博士,云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文史馆书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论文《沈曾植“南北会通”观的审美谱系》获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奖(最高奖)。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主办)、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中国书协主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文化部主办)等
曾经看过一枚汉味十足的印章,内容是“十年琴声”。朋友说是云南目前唯一的书法博士成联方,为纪念自己十年音乐教学生涯所刻。一查资料方知联方兄弟,大学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修钢琴,曾开过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也担任过一些大型音乐活动的钢琴伴奏。哎呀!成博士还是个音乐专才
这回,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仿佛有了新的感觉。据说张旭听鼓吹之调,而悟草书笔法;怀素闻水潮之声,而味草法之韵。这说明音乐能启迪书法。至此,书体似乎有了重量,用笔似乎有了乐感,墨色似乎也有了温度,风格似乎也有了形象,书法真正变得有血有肉。如“墨色”与“墨香”,视觉和嗅觉相通;又如“点画精到”与“线条质感”,联方兄弟,指尖流出的舒曼的代表作钢琴名曲《蝴蝶》与王羲之的传世经典《兰亭序》,真真有了奇妙的艺术通感。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到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中国乐教失传,诗人不能弦歌,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书法尤为代替音乐的抽象艺术。”钢琴与书法作为艺术介质,成联方把她们奇妙的混搭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他深知如何舞动手中的那管笔,如何在舞动中表现出音乐般曼妙、和谐的墨像。这不是一般的书者所能为之的
看着他的书法作品,似乎听到了他的琴声,音乐节奏和书法节奏的完美统和融合,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染效果。钢琴与书法,把我们引进了个精妙绝伦的艺术境界。书法和音乐,虽然说一个是视觉艺术,一个是听觉艺术,但它们都从节奏、平衡、变化、和谐等方面,都是通过各自的艺术特点来表现人类的情感。音乐是用旋律书写作品,表达作者的欢乐、喜悦、彷徨、愤怒、激情、沧桑、希望等情绪。书法艺术从表面看像是无声的、静止的,但本质上却是有声的、流动的,它用线条来表现音乐的节律。《礼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音乐要求对立化为和谐,多杂赋予统一;书法同样表现为“修短相异,岩谷相倾,险不至崩,危不至失”。音乐求声断气连,如泣如诉地表达某种情境;书法则讲求计白当黑,笔画断而气相贯,言为心声,书为心画。音乐本有节奏旋律、休止延长、起伏变化;书法则讲求用笔节奏、线条意蕴、连带呼应……真正化为“天人合”的忘我之境
同时做为书法博士的成联方,对于自己的故乡――昭通,目前书法的现状有着自己的思考任何门艺术都需要实践群体,也需要理论群体,两个群体缺一不可。书法创作队伍还需努力,理论队伍尤其需要扶持。只有这两个群体并行不悖,才可能把昭通的书法,推向个历史的高度
推而广之,如今云南书法的情形,何尝不是这样?!
向经典致敬黄慎
黄慎(1687-1772年)(注:卒年有1770、1772年等说),福建宁化人,初名盛,35岁后改名“慎”,字恭懋、恭寿等,号瘿瓢子、瘿瓢山人、如松等,自称“东海布衣”。38岁后鬻画寓居扬州,与郑板桥、金农、李?W、汪士慎、李方膺、高翔、罗聘并称“扬州八怪”,是为数不多的人物、山水、花鸟皆擅的全能画家;诗书画兼修,尤以人物画见长,表现题材涵盖神仙佛道、高人侠士、樵夫渔父、市井平民等题材,丰富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表现领域
画到精神地 蜂来满纸香
崔海瑞
以草书笔法入画,笔法洗炼,开一代画风,并以画意入书,相得益彰。个性鲜明、大胆创新、师法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