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水稻机插大田管理技术规程
河北省水稻机插大田管理技术规程 摘要 水稻机插具有省时省工、节本增效等特点,在河北省冀东稻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实现水稻机械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制定了河北省水稻机插大田管理技术规程,包括整地、移栽、施肥、水层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插;大田管理;技术规程;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35-02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其中75%集中在冀东滨海盐碱稻区,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土地平整度高,水资源相对充足,该区是河北省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十分紧张,用工价格迅速上涨。传统人工插秧出现人难找、用工贵、种稻效益下滑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稻农的积极性
水稻机插具有省时省工、节本增效等特点,2005年开始在河北省冀东稻区推广应用,目前应用面积达到60%以上。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于2012年起草制定施了《机插水稻双膜育秧和大棚育秧技术规程》(DB1302/T 335-2012),规范了育秧技术,保障了秧苗素质。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大田管理要求更高,特别是在插秧后至分蘖期的肥料施用、水层管理和化学除草剂使用上。为规范机插大田管理,实现河北水稻机械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通过大量机插秧大田管理试验研究,形成了河北省水稻机插大田管理技术规程
1 整地
1.1 耕地
水稻收获后秋耕,耕深15~20 cm,90%以上的高茬和秸秆翻入耕层中。未秋耕地块采用春旋耕,旋耕地块前茬水稻留茬高度小于15 cm,土壤含水量为10%~35%,耕地深度10~15 cm。连续春旋耕2~3年的地块要秋耕1次。盐碱程度较重或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地块进行秋耕。冬季水资源充足地块,进行冬灌压盐
1.2 水耙地
秋耕地依据插秧时间确定水耙地时间。春季旋耕田,泡田3~5 d后进行水耙地[1],盐碱较重的地块要泡田洗盐,泡田时间延长到5~7 d,换水1~2次。机械耙地,深度12~15 cm,达到田间平坦、上糊下松;平地后,高低差不超过3 cm,沉淀1~4 d后(砂土1~2 d、壤土2~3 d、黏土3~4 d)插秧
2 移栽
2.1 秧苗准备
2.1.1 秧苗标准。选用经审定推广、耐盐、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160~175 d的品种。叶龄3.5~4.5片,株高13 cm左右,秧苗整齐一致,密度均匀,无枯叶、无病害、根白、根量大、盘结好、形成毯状[2]
2.1.2 送嫁肥。移栽前2~3 d视苗色施送嫁肥,可施尿素75~90 kg/hm2或硫酸铵150 kg/hm2
2.1.3 起秧备栽。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随起、随运、随栽,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堆放层数不超过3层。长途运苗时采用秧架载秧
2.2 机插秧
2.2.1 插秧时间及密度。5月15―31日移栽。行距30 cm,穴距15~18 cm,每穴苗数4~6株
2.2.2 插秧地?K要求。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 cm,泥浆不板结[3]
2.2.3 插秧质量。插秧深度1.5~2.0 cm。秧苗栽得正,插行直,行穴距规整,深浅整齐一致,插秧到头、到边,秧田四周插满插严。插秧后及时上水护苗。插秧同时安排专人同步补苗
3 施肥
3.1 施肥原则
施肥符合NY/T 496的规定,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平衡施用氮、磷、钾、硅及微肥。有机肥在耕地前施入;基施化肥全层施入
3.2 施肥方法
3.2.1 有机肥。翻耕或旋耕前,可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22.5 t/hm2
3.2.2 化肥。施纯N 240~300 kg/hm2、P2O5 90~135 kg/hm2、K2O 75~150 kg/hm2、SiO2 75~150 kg/hm2(秸秆还田地块免施或少施硅肥)、ZnSO4H2O 22.5 kg/hm2
基肥以控缓释肥替代常规化肥,施入45%~50%缓释肥450~600 kg/hm2。所施氮肥中基肥50%~60%、蘖肥25%~35%(一、二次蘖肥比例4∶6)、穗肥10%~15%,基肥于旋耕前、耙地前或耙地时施入;蘖肥于插秧后7 d和15 d左右施入;穗肥于倒4叶龄期施入。磷肥、硅肥、锌肥全部作基肥施入。所施钾肥65%作基肥、35%作穗肥
4 水层管理
4.1 水层管理原则
缓苗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前期保持水层,其余各阶段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间歇灌溉方法,土壤盐碱含量较高的田块适当增加水层深度
4.2 水层管理方法
4.2.1 插秧、缓苗期。插秧保持水层1~3 cm;缓苗期保持水层3~5 cm(以不淹没秧心为准)
4.2.2 分蘖期。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