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地下水、泉、地下热水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初步掌握地下水潜蚀作用、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地下水的赋存、运动及类型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溶蚀现象;难点是的地下水的溶蚀和沉淀过程。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是指地表以下的岩石孔隙中或土层里的水,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冰雪融水、湖泊水渗透到地下而形成的,称为渗透水。此外还有凝结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一、地下水的赋存及运动条件
——岩石或土层允许水透过的性能称为透水性。
地下水能在岩石中赋存与运动,是因为岩石中具有一定的空隙。空隙包括孔隙(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裂隙(岩石的裂缝)和洞穴(可溶性岩石受溶蚀后形成的孔洞)。
岩石孔隙度越大,含水量越大,透水性越好;孔隙度越小,含水量越少,透水性越差。因此自然界的岩石可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
透水层——能够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砂岩层、沙砾岩层以及裂隙、洞穴发育的其它岩石。其中储满地下水的部分称为含水层。
不透水层——不能透过地下水的岩层。主要有:粘土、页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不透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隔作用,又称为隔水层。
两者之间过渡类型称为半(弱)透水层。如泥岩、亚粘土、黄土等。
二、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包气带水(土壤水)
——从地面到地下水面(潜水面)之间的地带(包气带、不饱和带)所含的非重力地下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潜水的表面称为潜水面,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具有潜水流。同时因季节变化而升降,雨季、旱季潜水面的不同而形成一个暂时饱和带。
3.层间水
——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承压水——当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被水充满时,就是有了一定的静压力,称为承压水。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如果承压水的静水压力所达到的水头高度超过井口地面时,则自行喷溢出地表,形成自流井。自流井最适宜的构造类型为向斜盆地和单斜构造。自流水坟地可以分为三个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在承压区形成自流井,在排泄区形成上升泉。
三、泉及其分类
——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叫做泉。
泉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谷中及山麓边缘,平原地区极为少见。
泉的分类:
1.根据成因分为:
①接触泉 不同透水性的岩层相接触,地下水沿接触面出露;
②侵蚀泉 因沟谷切割含水层而出现的泉;
③裂隙泉 由岩石裂隙中流出;
④断层泉 因断层作用,隔水层阻挡了地下水流,地下水循断层出露
⑤溶洞泉 自溶洞中流出。
2.根据泉水运动的特点分为:
①上升泉;②下降泉。
3.按泉水温度分为:
①冷泉;②温泉。
一般将泉水温度超过20℃的泉称为温泉。温泉是地热异常的一种显示方式,是地下热能的天然露头。温泉的热量来源:一是受地下是受地下岩浆热的影响,如云南腾冲的温泉、台湾的北投温泉;二是受地下深处地热的影响,深部承受水沿大断层上升至地面形成的,如南京汤山温泉、云南洱源牛街温泉等。
第二节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发生在地面以下,故称为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岩石进行着破坏和改造,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可以分为:机械潜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
一、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坏作用称为机械潜蚀作用。总的来说是很微弱的。由黄土、砂岩组成的地壳表层,经地下水长期机械潜蚀作用,颗粒大量流失,致使岩石内孔隙增加、扩大,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洞穴,并由于地下洞穴扩大导致顶部岩层失去支撑而垮塌,使地面洼地毗邻,形成与下面将要阐述的“岩溶”地区相似的地质发展过程(如黄土湿陷、丹霞地貌)。称为“假岩溶”作用过程。
二、化学溶蚀作用与岩溶(喀斯特)
地下水的溶蚀现象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作用,称为化学溶蚀作用。
(一)岩溶现象
岩溶(也称为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破坏作用下,所形成的特殊地貌和水文网的总称。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J.Cvijic)对这个地区首先进行了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特殊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水文现象。至今喀斯特一词已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特指主要由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1966年在我国第二次喀斯特会议上决定,将喀斯特一词改称为岩溶。
典型的岩溶地貌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镉污染大米说开去_朱毅.pdf
- 从米拉公寓论高迪建筑设计的理性和非理性思维_郭志明.pdf
- 以_治未病_理念指导糖尿病的防治.pdf
- 他想知道人类如何在地球上散布开来,他研究古人类DNA.pdf
- 企业外来人员管理规定.doc
- 伊通火山群地质遗迹的科考与旅游价值.pdf
- 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培训项目管理02.ppt
- 会员制度-白云联盟商旅网.pdf
- 从语义场的类型看语义的模糊性.pdf
- 伯利兹护照,多一个外籍身份多一重选择!.pdf
- DB14∕T 143-2019 苹果褐斑病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14∕T 1417-2017 人工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469-2017 胡麻垄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457-2017 带柄玻璃杯标准规范.docx
- DB14∕T 1394-2017 北柴胡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352-2017 晋北区旱地黍子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560-2010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年检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510-2017 玉米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牙签接种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66.2-2007 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2部分:框架.docx
- DB14∕T 703-2012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