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剖析2.ppt

Chapter1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剖析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1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剖析2

微孔聚集断裂的微观特征 微观基本特征:大量韧窝(又称空坑、迭波 ) 电镜下不同形态韧窝 注意: (1)微孔聚集断裂一定有韧窝存在; (2)但微观形态上出现韧窝,其宏观上不一定就是韧性断裂。 原因: 带裂纹的高强度金属材料,裂纹前端局部小区域内有塑性变形,从而显示出部分韧窝形态。但迅速断裂,宏观上断裂前无明显塑性变形——脆性断裂。 四、断裂强度 1 理论断裂强度 (1) 基本思路: 晶体内部无缺陷,受正应力作用后,当正应力足够大,弹性状态下晶体沿垂直正应力的晶面拉断——理想晶体理论断裂强度 将晶体的两个原子面沿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它代表的是晶体在弹性状态下的最大结合力。 (2) 计算方法: 弹性变形阶段拉伸力与原子间距的变化值x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正弦曲线: x σ σm 因X很小,有: 依虎克定律: 故有: 拉断力所作功用于形成裂纹新界面: 代入: 理想晶体解理断裂的理论断裂强度: 单位面积表面能 结论: E↑,γs↑,a0↓, σm↑ 注意: 理论断裂强度——无缺陷晶体 弹性模量 解理面间距 单位面积表面能 理论断裂强度 二、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 背景:陶瓷、玻璃的实际断裂强度远远低于理论断裂强度。 ——格雷菲斯裂纹理论 理论要点: (1)材料内部已有裂纹存在; (2)裂纹尖端存在很高的应力集中 (3)裂纹使系统弹性能↓,但↑表面能。当裂纹尺寸增加可使系统总能量下降时,裂纹失稳扩展。 释放的弹性能 增加的表面能 裂纹扩展尺寸与能量变化关系 系统总能量: 求偏导数,并令其为0,得含裂纹物体的断裂强度: 裂纹半长 系统总能量为: 对比理论断裂强度: 通常a0=10-9cm, a=0.1mm时,σc≈10-4σm ——裂纹的存在极大降低材料强度 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尺寸: ac、σc表达式均可作为为裂纹失稳扩展的判据,但要注意——适用条件为脆性材料 ——因为公式推导的前提是运用能量平衡理论,当为塑性材料时,尚存在塑性变形功。 例如:玻璃、陶瓷等无机晶体材料、高强度钢等——对裂纹敏感 例: 玻璃表面有微裂纹、用氢氟酸去除损伤的表层后,断裂强度大大提高。 将岩盐晶体浸入温水中,溶掉表面损伤层,断裂强度从5 MPa提高到1600 MPa. ——证实了格雷菲斯理论 三、格雷菲斯-奥罗万-欧文理论: 1 基本思路: 在格雷菲斯理论基础上,考虑了裂纹尖端由于应力集中局部区域会产生塑性变形,消耗一部分能量。——对格雷菲斯公式修正 2 裂纹扩展力学条件表达式 裂纹尖端塑性变形所消耗的塑性功 结论:多数金属材料的γP远高于γs,有的大103倍,故其断裂强度远高于陶瓷、玻璃等. 3 应用 具有一定塑性变形能力的工程结构材料: 如结构钢、高分子材料等。 四、位错塞积或位错反应理论: ——材料内部有位错缺陷存在 1 基本思路: 晶体内部有位错缺陷存在,位错受力后运动,发生塑性变形,遇晶界等障碍后受阻塞积,或运动位错通过相互反应形成不动位错,阻碍后续位错的运动,造成塞积。塞积结果应力集中加剧,拉应力足够大时,塞积附近区域原子间结合力被破坏——形成裂纹. 3 裂纹扩展力学条件表达式 结论: d↓, σc↑ 注意:为屈服时产生解理断裂的判据 2 计算方法: 在理论断裂强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位错塞积引起的应力集中。 晶粒直径 4 应用: 用于解释非原发性裂纹成核机理。 ——受载过程中因位错运动发生塑性变形而诱发 实际中,裂纹可在原材料加工中如冶炼、铸、锻、热处理等时形成。 缺陷:可解释晶内解理和bcc晶体中的解理,而fcc不能用此机理。 (2)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符合Hollomon关系式 实验证明:S=Ken。 真应力 真应变 应变硬化指数 硬化系数:真实应变等于1.0时的真实应力。 S=K·en。 讨论: ① n=0则S=K,S为常数,与e无关 ——无形变强化能力。 例如:在室温下即产生再结晶的软金属如Pb、Sn等,或已受强烈加工硬化的材料。 ② n=1则S=K·e,S与e线性关系 ——理想弹性体。 ③ n从0到1区间内,形变强化能力上升。 大多数金属n在0.1-0.5之间。 (3)n 的意义: a、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阻止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是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的性能指标; b、n 较大,变形则较均匀;抗偶然过载能力较强;安全性相对较好; ——n 值的高低表示了材料发生颈缩前依靠硬化使

文档评论(0)

mmhgfdh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