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记忆的寂灭与复燃之间——关于台湾的“二二八”文学论文.doc
在记忆的寂灭与复燃之间——关于台湾的“二二八”文学论文
.freelad)所呼吁印度人的理想一样——“发明多种更能兼容并蓄的统一体式”,以适合台湾社会的复杂性。侯孝贤在《悲情城市》中深深的人道关怀有另外一个提醒,提醒观众在思考台湾的国家认同问题时,千万记得国家应当是为“人民”的福祉而立的。(注:参见林文淇:《“回归”、“祖国”、“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台湾历史与国家属性》,林文淇、沈晓茵、李振亚编:《戏恋人生——侯孝贤电影研究》,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页。)
作为拥有更大影响空间的艺术形式,《悲情城市》引发的争论体现了“二二八”在台湾文化政治构成中的特殊地位,也预示着1990年代之后文学“二二八”的异质纷呈。 四 记忆的异质纷呈与叙述的多向反省——九十年代以来
1、差异的丰富与强化:谁的记忆、为谁记忆
1980年代的伤痕式书写以本省年轻一代为主力。1990年代,本省老作家的长篇大卷纷纷出笼,如钟肇政的《怒涛》、廖清秀的《反骨》、东方白的《浪淘沙》,等等,这些长篇大都具有“大河小说”的野心和形式,“二二八”只是其中要表现的一个部分。比起那些未亲身经历事件者,这些老作家“回返现场”的可信性似乎大大增强,但更加道德化的控诉心态,与模式化的现实主义“伤痕”叙事,往往也使其更易陷入“悲情”的执迷。而这类作品与某些政治力量期待建构的“族群记忆”也最为吻合(注:资料所限,这几部“大河”小说只看过部分章节。)。
由此要特别提及吴丰秋的《后山日先照》,这部长篇同样具有“大河小说”的形式和规模,有关“二二八”部分,作者却以民俗风情的生动描写,呼应着劫难中人性激发出的勇气、责任、相互的爱与救助。如同颜昆阳为这篇小说所写的评论标题,小说呈现的画面是《爱——不分族群的归乡》。同样是本省老作家,记忆的差异展现了对现实政治的不同期待。
解严后的台湾,社会文化空间的多元性开始展现,在各种“弱势”群体争取发声空间的运动中,台湾原住民作家也逐渐走上文学舞台。布农作家田雅各以主体的身份,提出对于被涉及的原住民族,“二二八”同样是“洗不掉的记忆”(注:参见田雅各:《洗不掉的记忆》,《情人与妓女》,台中:晨星出版社,1992年版。)。小说有个有意味的情节:两位在日据时期皈依基督教的原住民“传教士”在事件中入狱,被释放时,警察分局长要他们不要再宣扬鬼神,因为“国民党政府有一套完美的信仰”,并送他们三民主义小册子,要他们在部落巡回演讲,而惊魂未定的传教士将获救归于自己在监狱里的斋戒、祈祷感动了上帝,所以逢人便讲“上帝救世人的福音”以完成任务。作为这个岛屿最早的居民,原住民族一直与后来的移民,无论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汉人、日本人,不断发生着纠葛、战争、屈从与融合,始终逃脱不了被欺压和掠夺的命运。统治者或许带来了新的文明因素,却都不肯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对待;在精神上,从基督教到“三民主义”,都自认为是完美的信仰,要取代部落的原始自然宗教与祖灵信仰。1980年代开始,原住民争取自我权益的运动,使之作为一支民主力量一度成为反对党的“盟友”,而在“反对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原住民的经济利益与族群文化仍不免被牺牲。在此,原住民的“二二八”记忆体现了台湾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对“本土”高扬的现实政治是一个质疑性的存在。
2、叙事伦理的多向开拓
1990年代以来“二二八”文学叙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一些敏锐的创作者对伤痕叙事本身自觉不自觉的疏离或反省,“二二八”的文学地图由此别开生面。
林耀德的长篇《1947高砂百合》(1990),开篇于台湾的高山,泰雅部落的族长瓦涛·拜扬独自蹲踞峭壁,与群山对话,愤怒于荷兰神父和他的上帝的入侵、哀叹族人包括儿子的背叛、缅怀泰雅曾经和最后的荣光;部落里,荷兰神父正为在梦中向罗马教皇讨要权力而小心忏悔;山路上,族长的儿子古威一边敬佩着神父的小药丸(而不是他的上帝)解救了部落的瘟疫,一边将属于神父的三封信藏到了洞穴里;同海拔的另一个洞窟里,两个“誓不向支那政府投降的日本军人”正濒临绝境,怀念着日本崛起的岁月与个人未酬的加爵壮志……小说进行到186页,台北的辑菸杀人事件才正式登场,这意味着:这部锁定于1947/2/27这个因“二二八”而定格的历史时间的小说,实际的野心却在于展现比“二二八”更壮阔的台湾历史画面。围绕“二二八”的发生,他引出各色人等:第一家报导事件的《台湾新生报》的“记者某”——一个力图走进新体制的本省青年;用枪敲击卖烟妇人脑袋引发事件的闽南籍缉私员叶得根;永乐町被误杀的市民陈文溪邻居——中医廖清水;以及廖清水诊所的学徒——出走部落的泰雅少年洛罗根,拜扬·古威的儿子;此外,永乐町旧阁楼上,还有一个日据时期恭临总督府参加“击钵吟”的旧文人“吴有”先生。所有这些见证者的过往历史、现实期望、种种隐微心思,都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2024版课件-第九章筑牢其他各领域国家安全屏障-.pptx VIP
- TCSGPC-水库库岸边坡变形监测技术规程.pdf VIP
- 雅思基础入学测试题(参考).pdf VIP
- 遗体防腐整容之遗体消毒——化学法消毒遗体.pptx VIP
-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优质课件.pptx VIP
- 2025年北京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昭和ロマンス(昭和罗曼史,岸部真明)吉他弹奏图曲谱.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2025年杭州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第十一章 遗体防腐常用器械.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