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泥池精养金鱼技术
水泥池精养金鱼技术
2010-8-16 11:58:16?????
??? 赏渔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大都是一些金鱼爱好者利用鱼盆、鱼缸或家前屋后零星场地开展的金鱼养殖。到90年代,开始出现小规模的露天水泥池养殖。从2000年起我们建立了观赏鱼养殖示范园,使观赏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现将观赏金鱼水泥池精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放养前的准备
1、水泥池的结构
鱼池采用保水节水的砖混水泥抹面结构,按用途分为蓄水池和养殖池。蓄水池与养殖池的面积比为1:12。蓄水池的规格为10米×1O米×1.5米,养殖池为5米×5米×0.5米,底面向排水口稍微倾斜,进排水管用无毒聚乙烯塑料管,规格为直径150毫米,两排池为一单元,在每一单元埋设进排水管道,安装喷淋增氧设施。
2、水泥池的处理
检查是否有渗漏,这对新建水泥池尤为重要。新建水泥池碱性很强并含有不利于幼体发育的有害物质,可用水浸泡、冲洗直到池底、池壁内的碱性及有毒物质浸出,使pH值稳定在8.5以内,浸泡时间约为一个月左右。水泥池在使用时要严格洗刷,用50克/米。漂白粉或20克/米3高锰酸钾溶液刷洗池壁池底,浸泡数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注入养殖用水,待用。
3、养殖用水的处理
一般养殖用水为地下水,这种水含氧量较低,溶有钙镁离子,属硬水,经潜水泵注入蓄水池后水温也较低,要经过目晒升温后方能使用。
二、鱼苗的放养
1、试水鱼的放养
在大批量放养鱼苗之前,应在洗刷备用的水泥池内放入试水鱼,试水鱼在水泥池内48小时无异常现象之后,方可大批量布鱼。
2、放养时间和密度
鱼苗均是日光温室内的亲鱼在孵化池内产卵孵化出来的仔鱼,经过三次挑选,体长达到2-2.5cm的鱼苗。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左右,每平方米放养200-250尾。
??? 三、饲养管理
1、适时换水
通常水色以青绿色为好,褐色不宜,深绿色表示浮游生物过盛,需要换水。换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幼鱼捞出,全部换上新水;另一种是抽去部分老水和沉积物,注入部分新水。具体做法视水质情况而定。一般春末夏初每5-7天换水一次,夏天每2-3天换水一次。
2、合理投饵
这是饲养幼鱼的一个关键。金鱼一般都比较贪食,幼鱼非得吃饱才肯罢休,为此要掌握好投饵量,一般只喂七八成饱,这样的金鱼健康少病,便于管理。在投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幼鱼尽量投喂天然饵料(如活的鱼虫)为佳。在投喂前将活饵充分清洗和消毒,预防病原体带入幼鱼池中。
(2)定时、定量、定质投喂。
(3)金鱼在幼鱼期投喂时要勤查鱼病,注意环境条件的改变。要注意幼鱼的食量大小和健康情况,以做投饵量的参考。在外界溶氧不足时要暂停投喂,直到环境适宜、鱼能自由游动方可投饵。经停食的幼鱼在喂时要少喂,慢慢地增加到正常投饵量。只有合理的投饵,才能既减少浪费,又能使幼鱼迅速地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和死亡。
(4)幼鱼在患病期间,一般以少喂或不喂为好。因为病鱼的消化机能大大减弱,多喂必产生过剩现象,剩余的饵料残存于水中容易变质腐败,引起细菌繁殖,反而对生长发育不利。
四、鱼病防治
由于金鱼个体小,体质较弱,而且饲养在易恶化的小水体中,因此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如水温失宜、饲喂不当、操作不慎、外部带入的病原体等均是造成金鱼发生疾病的原因。因此,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具体做法是:
1、每周用1次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克/米3,杀灭寄生虫。隔天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5克/米3,以杀灭致病菌。
2、定期投喂药饵,增强鱼体的抵抗力。
3、发现病鱼应对病原体作出正确的诊断,对症下药。另外,还要隔离病鱼,对病鱼、死鱼要妥善处理防止传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