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试题F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卫生试题F精要

下列试题来自网络。 一、选择题(单选)。 1、 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为判断企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查找的规范、标准是(C) A、《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B、《职业病目录》 C、《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D、《职业病诊断标准》 2、根据有关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分为(D)类()种。 A、9,118 B、10,118 C、9,115 D、10,115 3、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是(B) A、对中低频敏感,对高频不敏感 B、对中低频不敏感,对高频敏感 C、对低频敏感,对高频不敏感 D、对所有频率一样 4、气溶胶三种存在形式中,雾、尘、烟的粒径大小分别为(A) A、10微米左右,1—数十微米,小于0.1微米 B、1—10微米,数十微米,小于0.1微米 C、数十微米,1—10微米,0.1—1微米 D、1—10微米,数十微米,0.1—1微米 5、一般情况下,与除尘器选择有关的因素不包括(C) A、粉尘的排放浓度 B、粉尘的性质和粒径 C、粉尘安息角 D、气体的含尘浓度 6、我国的现行的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在备注栏内标有(敏),描述不正确的是(B) A、是指已被人或动物资料证实该物质可能有致敏作用 B、表示致敏作用是制定PC-TWA所依据的关键效应依据 C、未标注(敏)标识的物质并不表示该物质没有致敏能力,只反映目前尚缺乏科学证据或尚未定论 D、减少对致敏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接触,可减少个体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7、对电除尘器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电除尘器是干式除尘器 B、阻力较小 C、对微细粉尘效率低 D、适用于高温烟气 8、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分为(A) A、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B、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 C、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 D、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9、当作业现场中,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大于等于(C)作业,即为噪声作业。 A、70dB B、75dB C、80dB D、85dB 10、气刨焊工的主要职业危害是(D) A、粉尘、红外线、噪声 B、电焊烟尘、高温 C、电磁辐射、锰 D、电焊烟尘、紫外线、噪声 11、《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依据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以下哪项法律制定(A) A、安全生产法 B、劳动法 C、宪法 D、人权法 12、高温测量高度正确的是(D) A、立姿作业时,测定高度为1.2-1.5m B、坐姿作业为1.0m C、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坐姿作业为1.7m、1.1m、0.1m D、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坐姿作业为1.0m、0.5m、0.1m 13、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B) A、吸附法 B、燃烧法 C、静电法 D、稀释法 14、对有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配备有解毒剂和急救药品的急救箱(柜)标准是() A、车间人数大于等于150人时应按每150人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箱(柜)。可能发生大量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还应具备有氧气瓶。人工呼吸设备 B、车间人数大于等于50人时应按每50人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箱(柜)。可能发生大量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还应具备有氧气瓶。人工呼吸设备 C、车间人数大于等于150人时应按每50人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箱(柜) D、车间人数大于等于100人时应按每100人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箱(柜) 15、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的新鲜空气量。 A、25立方米 B、30立方米 C、35立方米 D、40立方米 16、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事故的工作场所,应设置() A、清洁供水设备和洗眼喷淋装置 B、清洁供水设备 C、应急通风装置 D、配置洗手用品 17、下列哪条不是个人防护用品报废依据(C) A、技术指示不符合标准 B、个人防护用品选型不符合(不匹配) C、工人不会使用该防护用品 D、防损破损和超期 18、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可以减轻作业过程中()对人体的危害。 A、高温 B、振动 C、辐射 D、异常气象条件 19、化工

文档评论(0)

66631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