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囊、基底节区损伤定位诊断-培训课件.ppt

脑、内囊、基底节区损伤定位诊断-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般检查-------意识状态 精神状态 脑膜刺激征 头颈部及躯干四肢检查 颅神经检查 运动系统检查 感觉系统检查 反射系统检查 植物神经系统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一、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定位诊断 内囊损害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六)、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Ⅱ、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特征 各种不自主运动(多动症) 肌张力改变 联带运动障碍 Ⅰ、解剖简介 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半球深部,在侧脑室和脑岛之间,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及杏仁核。 豆状核分为壳核和苍白球; 壳核和尾状核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 它们与中脑的红核、黑质、延髓的下橄榄核以及小脑的 齿状核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从临床角度统属锥体 外系。其下行纤维主要有被盖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网 状脊髓束及橄榄脊髓束。 基底节与内囊示意图 尾状核 豆状核(壳) 带状核 豆状核(苍白球) 感觉纤维 外侧裂 视放射 丘脑 眼 头 面 舌 肩 肘 腕 指 躯干 髂 膝 趾 Ⅱ、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特征 各种不自主运动(多动症): 帕金森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肌阵挛、扭转痉挛等。 (可看作是皮质-锥体外系各种联系中断后的释放现象) 肌张力改变: 如强直性增高(震颤麻痹)或降低(舞蹈症)或高低交替出现 (手足徐动症等)。 联带运动障碍: 减少见于震颤麻痹患者行走时双臂摆动消失; 增多见于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如握拳时颜面、躯干肌肉同时收缩。 锥体外系损害定位较困难,且无实际意义。一般来说: 1、苍白球和黑质损害 主要有震颤麻痹,苍白球损害愈重,肌张力增高愈显。 2、壳核及尾状核损害 主要表现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扭转痉挛,肌张力增高或多变。 3、齿状核和下橄榄核损害 出现肌阵挛。 (七)、内囊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略) Ⅱ、内囊损害的特征 1、内囊全部损害时出现“三偏”综合征,即病灶对侧上运动神经元 性瘫痪,偏身感觉缺失和病灶对侧视野的同向偏肓。 2、内囊不完全损害时症状较局限。累及膝部和后肢前部时仅有面 舌及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轻或无;累及后肢后部,则感 觉障碍严重,出现另一种“三偏”综合征,即偏身感觉消失,偏 肓和偏身共济失调(肌肉关节深感觉丧失),偏瘫很轻。 3、两侧内囊损害则出现假性球麻痹和强哭强笑。 4、因内囊与丘脑和基底节很接近,常可并发丘脑和基底节症状。 (八)、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一)、背外侧面的沟、裂和回 (二)、内侧面和底面的沟和回 (三)、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Ⅱ、大脑损害的特征   (一)、额叶   (二)、顶叶    (三)、颞叶 (四)、枕叶 (五)、边缘系统 Ⅰ、解剖简介 大脑 (cerebrum) 三面 背外侧面 内侧面 底面 四极 额极 颞极 枕极 岛极 五叶 额叶 顶叶 枕叶 颞叶 岛叶 边缘叶 大脑外侧面简图 边缘叶:由扣带回、扣带回峡、海马钩、海马、齿状回 、胼胝体下区及终板旁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