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与洞庭湖关系演变与调控分析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胡春宏 张双虎
2016年9月13日
长江与洞庭湖关系演变与调控
报告提纲
洞庭湖综合治理措施
长江与洞庭湖关系演变
江湖关系定义
三峡水库运行前的江湖关系
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江湖关系
未来江湖关系演变趋势
1.1 洞庭湖基本情况
洞庭湖位置示意图
洞庭湖地位: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长江中下游重要调洪场所
长江中下游重要水源地
国际重要湿地
湖区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位~面积曲线(2625km2)
水位~容积曲线(234亿m3)
1.2 江湖关系定义
江湖关系定义:
连通的江湖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江湖水量交换、河床湖盆的冲淤变化及其水文、生态、环境效应。长江与洞庭湖关系主要表征有:
(1)荆江河段冲淤及其水位流量关系变化
(2)长江分流入洞庭湖水沙的变化
(3)荆南四河的冲淤变化
(4)洞庭湖冲淤及水文情势变化
(5)城汉河段冲淤及其水位流量关系变化
江湖关系演变是影响洞庭湖治理、开发与保护策略的重要因素。
1.2 江湖关系定义
近代江湖格局形成
1542年荆江大堤形成,太平口、调弦口分流入湖;
1860年藕池口冲开、1870年松滋口冲开,形成以“四口分流入湖”为标志的近代江湖格局。
1.2 江湖关系定义
四口分流入湖水量持续增加
四口分流入湖水量持续减少
四口分流入湖水量持续减少
湖区9~10月份
水位消落速度加快
1860~1870年
20世纪30~40年代
2003年
近代江湖格局形成后,以入湖水沙量为标志,可以将江湖关系演变分为“两种状态、三个阶段”。
江湖关系演变的阶段划分
状态一
第一个阶段
状态二
第二个阶段
状态二
第三个阶段
1.3 三峡水库运前的江湖关系
(1)荆江河段普遍冲刷、中枯流量水位下降
(2)荆南三口分流分沙量显著减少、断流天数增加
(3)荆南三河累积性淤积、洪水位不断抬高
(4)洞庭湖淤积萎缩、洪水位抬高
(5)城汉河段累积性淤积、同流量水位抬高
三峡水库运行前的江湖关系演变特征
总体变化趋势是逐渐趋缓,洞庭湖治理以防洪为主。
1.3 三峡水库运行前的江湖关系
荆江河段冲刷、城汉河段淤积
阶段
宜枝河段
上荆江
下荆江
荆江河段
城汉河段
1975-1996
-13498
-23770
3410
-20360
27380
1996-1998
3448
-2558
3303
745
-9960
1998-2002
-4350
-8352
-1837
-10189
-6694
1975~2002
-14400
-34680
4876
-29804
10726
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干流泥沙冲淤量 单位:万m3
6000
10000
20000
-2.41
-2.07
-0.67
沙市水文站
10000
20000
40000
1.98
1.62
1.46
螺山水文站
1.3 三峡水库运行前的江湖关系
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
三峡水库运用前荆南三口年分流量过程
1999-2002年与1959-1966年相比,三口年均分流量减少706亿m3,减少了53%
藕池河减少最多,减少了471亿m3
1967-1972年下荆江裁弯是三口分流减少的主因。
阶段
枝城
松滋河
虎渡河
藕池河
三口合计
分流比
1959-1966
4595
490.6
215.4
625.3
1331.4
29.0%
1967-1972
4287
445.5
185.8
390.3
1021.6
23.8%
1973-1980
4430
426.9
159.9
225.7
812.6
18.3%
1981-1998
4459
379.1
134.8
190
703.9
15.8%
1999-2002
4403
344.9
125.6
154.7
625.2
14.2%
不同阶段荆南三口分流量统计 单位:亿m3
1.3 三峡水库运行前的江湖关系
荆南三口分沙量变化
18497
15004
11050
9300
5670
1999-2002年与1959-1966年相比,荆南三口分沙量减少12827万t,减少近70%。
三口分流分沙量减少
荆南三河累积性淤积
洪水挟大量泥沙入湖,加之洞庭湖洪水顶托,大量泥沙淤积在荆南三河
1952-2003年荆南三河累计淤积泥沙6.5亿m3,占同期三口输沙量的13%
其中松滋河、虎渡河、松虎洪道、藕池河淤分别占总淤积量的26.2%、13.2%、6.6%、53.9%
荆南三河洪水逐渐抬高,断流时间提前、延长
1.3 三峡水库运行前的江湖关系
三口断流时间延长
时段
多年平均年断流天数
断流时枝城相应流量 (m3/s)
沙道观
弥陀寺
藕池(管)
藕池(康)
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