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人间词话》十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 《人间词话》十则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矫揉妆束之态    妆束:堆砌束缚 B.诗词皆然 然:这样 C.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衡:平衡 D.白石以降 以降:以来 C (1)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译文: (2)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译文: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有所建树的。 然而就用这样的意思解释这些词,恐怕要遭到晏殊、欧阳修诸公的反对。 3.怎么体会“采菊”两句、“寒波”两句的“无我之境”? 【与你交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写出寒波、白鸟本身所具有的情态,没有把诗人“怀归人自急”的急迫心情加到“寒波”“白鸟”上去,却能反衬诗人急迫的心情。所谓“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就是把“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与不把“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 * 《人间词话》十则 王 国 维 1.积累“格、绝、观、却、道、内、致”等文言实词的含义,掌握词类活用及文言特殊句式。 2.了解王国维及《人间词话》,了解王国维的主要观点。 3.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 4.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5.把握处于转型时期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形成开放而健康的文化态度和文化视野。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相结合,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将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亦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在上海学习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考》。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溥仪的“南书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中昆明湖自尽。 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人生理念剧烈动荡、冲突、融合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尤为动荡,且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当王国维发现自己醉心研究的哲学无助于解决现实人生的困惑时,这位集诗人、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学者把研究方向转向了文学和史学,在诗词创作、文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08年,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作为王国维生命底蕴的流露、精神生气的灌注,《人间词话》给词的创作和研究开辟了一条精微深美的“哲理化”境界之新道路。 1.阅读第一则,说说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自我核对】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③从第五、六则看,什么是“有境界”?第六则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自我核对】能写真景物、真感情,情景交融。例证法。  2.阅读第二至六则,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二则是从什么角度来谈“造境”“写境”的? 【自我核对】从创作方法的角度   ②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自我核对】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三层: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者的观物方式,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   3.阅读第八至十则,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八、九则强调诗人应该有怎样的内在修养方成“大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自我核对】胸襟开阔、见识卓越。例证法。   ②如何理解“东施之效捧心”? 【自我核对】即东施效颦。指机械地仅从外在形式上模仿别人。思想、修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光从形式上去仿照,达不到美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