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docVIP

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场景设计在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中的作用 四川省盐源县中学校 李 莉 基于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一理念,在“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内容中,笔者将着重于“德”这一方面,着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寻形象可感的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实践中体验到道德的重要性作为研究的目标,进行中学生道德体验实践研究。 道德是形而上的,它的抽象性和丰富性使得人们即向往又不能对之有明确的认识。因此,笔者试图以引导中学生以实际参与的方式,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性经验,以达到对道德有明确认知的目的。 笔者曾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跟道德相关的各种现象收集资料,归纳整理,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即: 第一、学生自身的道德体验现象多表现出利己的倾向,即出自本能的选择,而较少理智的思考。 第二、学生的道德意识是混乱的。 基于这样的分析结果,和道德本身形而上的特点,怎样让实际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都比较有限的学生能感知并体会道德的真正内涵呢?笔者决定使用模拟场景的方法,来进行尝试,即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感受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让混乱的道德意识清晰起来,能从中学会对道德的理性思考,并因而作出理性的选择。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关于道德和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概念的认知,另有一方面是关于道德行为的感知和接受。因此,笔者将此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的,即对道德概念的认知和对道德行为的感受。 首先,对有关道德的概念的认知。 一般认为,所谓道德,是社会制定的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利的规范。基于这个定义,我们会发现,道德,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1、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 2、这种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3、这种行为规范是社会制定的或者认可的,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类人制定的或认可的。 4、道德所涉及的行为是当事人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而不是当事人个人的,与他人无任何关系的行为。 根据道德的几个构成要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用来规范我们与他人的交往,或从事社会活动的行为的。其次要让学生明白道德是不具有强制性的,因而道德只能用以要求自己,而不能用以要求别人。 ★体验实践案例1、 为使学生理解道德的概念,研究者设计了以下场景: 1、学生甲在模拟私人场所(如自己房间)的场景中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随地吐痰,脱鞋搔脚、怪叫,高歌等。 2、学生乙、丙、丁在模拟公共场所(如教室)的场景中,学生乙、丙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学习,学生丁用手拍打桌子,漫声而歌。 学生们对此发表看法,讨论并形成共识:学生甲的行为很不雅观,但他并不影响其他人。学生丁的行为并不存在粗俗的问题,但由于是在公共场所,且有其他人的存在;并且这公共场所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其他人也正在学习。所以学生丁的行为既不符合该公共场所的基本使用功能要求,又影响了其他人的正常行为。所以学生甲的行为不能干涉,但学生丁的行为应当制止。 结论:通过对该两组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按照规定也按照常识来说,教室是用来学习的地方;按照规定也按照常识来说,公共场所是给所有人使 用的而不是给某个人使用的;我们认可别人学习时不应该打扰别人。 学生甲的行为是私人行为,而学生丁的行为是公共行为。 学生甲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干涉,二学生丁的行为是不能够继续的。 由此可以知道,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并且它所规范的这种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效用,即和他人发生关系的行为,同时这种行为规范为我们大多数人所认可,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常识性的理解。 体验实践案例2、 在上一体验实践案例的总结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形象地理解到道德这种行为规范的公共性,但是却对道德这种行为规范的不具有强制性产生了疑问:既然道德这种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性,那么对学生丁的行为,就不应该制止。只要学生丁自己不停止,谁也没有理由强迫他停止。而事实是,好像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强行要求学生丁停止这种影响他人的不道德行为。 根据学生的疑惑, 研究者设计了以下场景: 学生甲、乙、丙、丁四人。学生甲、乙、丙在公共场所(如教室)看书学习,学生丁以手拍桌,漫声而 歌。 学生甲、乙、丙不堪其扰,又不好发作,只好以手掩耳,面露愤怒、痛苦状 学生甲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制止学生丁的行为。学生丁以“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在教室里不允许唱歌, 4、学生丁停止了唱歌。我唱歌不违法”为由,拒绝停止, 继续拍桌唱歌。 5、学生乙和丁加入学生甲,三人共同指责学生丁的行为: 学生甲:“你有权利在教室唱歌,但不能影响同时在教室学习的其他同学。” 学生乙:制造噪音,让学生丁无法唱歌。 学生丙:“你有唱歌的自由,别人也有敲盆子(指学生乙)的自由,现在敲盆子的声音这么大,你还 唱的了歌吗? 学生丁停止了唱歌。 学生对此发表

文档评论(0)

sjjd4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