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其他物理污染防治
环 境 保 护 概 论;本章主要内容;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过程放出α、β、γ射线的现象,俗称放射性。
放射性污染是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使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放射环境标准,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事故:(1)核设施泄露(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放射性污染事故:(2)核弹爆炸(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3)其他放射性物质扩散。;表9-1 高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
(一)天然辐照源
天然辐照源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辐射源,人类从诞生起一直就生活在这种天然的辐射之中,并已适应了这种辐射。
天然辐射源主要来自于:
①地球上的天然放射源,主要的有铀(235U)、钍(232Th)核素以及钾(40K),碳(14C)和氚(3H)等;
②宇宙间高能粒子构成的宇宙射线,以及在这些粒子进人大气层后与大气中的氧、氮原子核碰撞产生的次级宇宙线。
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和动植物的组织中。
一般认为,天然辐射基本不会影响人体的安全。;(二) 人工辐射源
20世纪40年代核军事工业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50年代后核能逐渐被利用到动力工业中。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物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构成了放射污染的人工污染源。
(1)核爆炸的沉淀物。
核试验,使地球表面明显地增加了人工放射性物质。核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随同高温气流被带到不同的高度,大部分在爆点的附近地区沉降下来,较小的粒子能进入对流层甚至平流层,绕地球运行,经数天,数月或数年缓慢地沉降到地面,因此,核试验的污染带有全球性。且为放射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2)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
核能应用于动力工业,构成了核工业的主体。核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是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核燃料的生产、使用及回收形成了核燃料的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排放种类、数量不同的放射性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污染。
核动力工业中如核电站的建立和运转,可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目前,全世界核电站已达443座。从一座核电站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虽然其极微量的浓度几乎检不出来,但核电站的温排水排放量很大,经过水生生物的生物链,被成千上万倍地浓缩,成为放射性物质污染的一个来源。;(3)医疗照射的射线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辐射作为诊断、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应用,且医用辐照设备增多,诊治范围扩大。辐照方式除外照射方式外,还发展了内照射方式,如诊治肺癌等疾病就采用内照射方式,使射线集中照射病灶。但同时这也增加下操作人员和病人受到的辐照,因此医用射线已成为环境中的重要人工污染源。
(4)其他方面的污染源。
某些用于控制、分析、测试的设备使用了放射性物质,对职业操作人员会产生辐射危害。如某些生活消费品中使用了放射性物质,如夜光表、彩色电视机等;某些建筑材料,如含铀、镭量高的花岗岩和钢渣砖等,它们的使用也会增加室内的辐照强度。
;
;;①急性损伤
当人体遇到核爆炸、核事故时,一次或短期内受到大剂量的射线照射,体内的各组织、器官和系统将会遭受严重的伤害,轻者出现病症,重者造成死亡。 ;③远程效应
远程效应指人体遭受急性照射后经过若干时间或长期遭受低剂量的照射,数年后才表现出的躯体效应或遗传效应的现象。常见的躯体效应有白血病、白内障及各种癌症,常见的遗传效应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在第一代表现为流产、死胎、畸型和智力不全等,在以下几代可能出现变异、变性和不孕等。;9.1.3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表9-2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的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外照射防护。
① 为了尽量减少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应使人体远离辐射源,并减少受照时间。
②在采用这些方法受到限制时,常用屏蔽的办法,利用屏蔽材料对射线的吸收降低外照射剂量。
α射线的防护。 α射线射程短,穿透力弱,因此用几张纸或薄的铅膜,即可将其吸收。
β射线的防护。 β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强于α射线,因此对屏蔽β射线的材料可采用有机玻璃、烯基塑料、普通玻璃及铅板等。
γ射线的防护。 γ射线穿透能力很强,危害也最大,常用具有足够厚度的铅、铁,钢、混凝土等屏蔽材料屏蔽γ射线。
(2)内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阻断放射性物质通过口腔、呼吸器官、皮 肤、伤口等进人人体的途径或减少其进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