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误用设陷类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成语误用设陷类析 2009年2月9日 成语以其源远流长、结构凝固、形式精练、内容丰富而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成为高考必考题。而考生往往因知识面狭窄得分很低,但如果我们能从高考成语题的错项设计入手,审视其命题考查角度,定能找出解题规律。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注意词义与语境 例1 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4题B项) “别无长物”意为“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俭朴”,这个词专指生活困窘。使用者没有注意到句子的语境,见有一个“长”字,望文生义,误以为表示“长处”或“特长”。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其义往往不是它的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切不可以今律古,望文生义。像这类词义与语境不相符的情况,在近年高考题中还有1993年的“差强人意”,1995年的“首当其冲”,1997年的“万人空巷”,1998年的“火中取栗”等。 二、注意褒义与贬义 (一)误用贬义词 例2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2004年高考全国卷丁卷第4题B项) “捕风捉影”这个成语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当然是褒贬不分了。 像这类误用贬义词的情况还有,1995年高考题用“无所不为”修饰“科学家”,用“半斤八两”修饰两种剪纸风格,1997年高考题用“趋之若鹜”来修饰“艺术爱好者”,1998年高考题用“处心积虑”来修饰“新上任的厂领导”,2004年高考广东题用“弹冠相庆”来形容举国对女排夺冠的庆祝等。 (二)误用褒义词 例3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4题C项)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是一个褒义词。而句中用来强调书的晦涩难懂,当然用错了。 2002年全国高考题用“雨后春笋”来修饰“大量的垃圾食品厂”等,也属于误用褒义词。 三、注意特指与对象 例4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4题B项) “一文不名”意为“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作用的对象是人,而句中要讲的是物的贬值,应用作用的对象是物的成语“一文(钱)不值”。 在近年高考题中,因忽视成语具有特定的含义,作用于特定的对象而乱用的情况还有,1999年用“美轮美奂”来修饰“石刻作品”,用“炙手可热”来修饰“旺销彩电”,2000年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事多人多”,用“洗心革面”与刊物搭配,2001年用“车水马龙”来表示人多,2004年广东题用“慷慨解囊”来修饰“抢购”,辽宁题用“头昏眼花”来形容“忙”,天津题用“每况愈下”来修饰“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江苏题用“稍纵即逝”来修饰“戏剧脸谱”等。 四、注意语法与逻辑 (一)分清群体与个体 例5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莘莘学子”是“众多学子”之意,表示群体,不能用具体的数量词“一位”来修饰。 (二)分清已然与未然 例6 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2002年全国高考题第4题C项) “有口皆碑”形容功德无量,受到众人的赞扬,大多用于已然,而不是未然的“下一次”。 (三)前后不能矛盾 例7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5题B项) “阑珊”意为“将尽、衰落”,“春意阑珊”应该指春天快过去了的晚春时节,与句中的“初春”明显矛盾。 1999年高考题用“一劳永逸”来形容“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 也属于这种情况。 (四)符合逻辑事理 例8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2001年高考题第4题A项) “安步当车”意指“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强调心态平和,而句中描述的是紧张的抗洪抢险的情景,情况十分危急,大坝随时有决口的危险,抢险队员必须尽快赶到,显然这里用“安步当车”与情理相悖。 例9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全国高考题第4题D项) “如数家珍”意为“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旧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