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的概论

美学概论 主讲人:李树为 第一章 绪论 美学及其对象 学习美学的意义 学习美学的方法  【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大。羊在六畜主给善也。美与善同意。 第一节 美学及其对象 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 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一、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人类审美意识萌芽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的审美意识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萌 芽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 创造了美,发现了美,产生了对美的认识和 反映,产生了审美意识和观念。 2. 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 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 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 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 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 第一次使用 “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 著,初步确立了美学 的对象和任务。 德国的古典美学 康德 179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研究了人 的情感和人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的鉴赏问题。 黑格尔美学 第一,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第二,着眼于宏观研究; 第三,善于结合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第四,运用辩证法对美学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 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现实美 自然美 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 花草虫鱼 社会美 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研究艺术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关系的最高形式。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想象等等 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 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 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 2.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3. 美学与心理学 区别:对象、范围不同 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 理学成果; 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4. 美学与文艺理论 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 同;历史发展不同。 联系:美学在独立出来之前,许多美学思想 就包含在文艺理论中;两者内容上重 合;两者相互作用。 第二节 学习美学的意义 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 对大学生成才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第三节 学习美学的方法 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了解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不同观点 结合艺术事实和艺术实践 勤于思考 本章思考题 1. 什么是美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 2. 试析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 3. 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的 关系。 4.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美的根源本质和特征 美的根源 美的本质 美的特征 真善美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 美的根源 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根源的探讨 1. 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 美的理念是一切美的根源 黑格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从主观精神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休谟:“美在心中”,从主体情感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康德:美是主观的,审美是“趣味判断”、“鉴赏判断”、“情感判断” 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3. 从客观对象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