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青铜器发展及分类(高清图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术专业青铜器发展及分类(高清图片)

骑士贮贝器(西汉) 高:35cm??重:3.1kg?,通高50厘米,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骑士贮贝器 1957年出土于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铜盖的中央有一立柱,上有一鎏金骑士。骑士身穿短衣窄裤,腰佩短剑,是典型的西南民族贵族形象。围绕立柱四周铸有4只铜牛,这种以牛烘托主人高贵地位的造型创作,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状况。  典型的束腰圆筒形贮贝器类型,腰部两侧各饰一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异常逼真、生动。器盖上的装饰较为复杂,又可分为两层:外层雕铸呈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公牛4头,牛角长而弯,显得膘肥体壮;里层一圆柱物之上,饰一骑马之骑士形象,马昂首,翘尾,骑士佩剑,且全身鎏金,显得极外耀眼醒目。 整个器身作圆桶形,中间束腰,两侧有一对虎形耳。这种精美的雕塑工艺,表现了西南少数民族精湛的铸造加工技术,是研究滇文化的重要资料。 七牛虎耳铜贮贝器 西汉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高43.5厘米、底径21.8厘米 此器器身作圆桶形,上大下小,中束腰。腰部有对称的虎形耳一对,器盖上铸7牛。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中直接表现牛的题材最多,反映了在以农业为主的滇族社会中畜牧经济仍占重要地位。牛在当时还是衡量财富的一种标志。墓主把这些以牛为题材的青铜器作为随葬品,无疑是为了表现其财富的众多。 鎏金铜观音造像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 佛教造像 1958年浙江省金华市万佛塔塔基出土 高53厘米 造像上的观音坐于假山之上,神态宁静安详,造型优美自然。塔源于印度,用来收藏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后随佛教传入中国。建塔时,常常要在塔基内埋藏盛奉舍利的容器、供养法器和施舍的财物等。五代后,塔基内流行放置塔幢和各种佛像。五代时统治今浙江省的吴越政权崇信佛教,大兴佛寺,铸造、印制了大批佛像分送各寺院供养。 鎏金四人舞俑铜扣饰 两汉时期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高11.7厘米、长15厘米 这四人服饰相同,均头戴冠,作舞蹈状。西南地区的民族自古以来均能歌善舞,喜以吹笙、击鼓相伴,踏歌为乐。 牛形铜饰 两汉时期西汉 服饰品 1956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出土 长5.3厘米、宽3.8厘米 牛是匈奴族的主要牧畜,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他们装饰艺术中常见的形象之一。这件铜饰作卧牛状,造型别致,堪称匈奴族的一件艺术品。 铜壶滴漏 元朝时期 计时仪器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造,整件由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组成。日壶高75.5厘米、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月壶高58.5厘米、口径54.5厘术、底径53厘米,星壶高55.4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米,受水壶高75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31厘米。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通高264.4厘米。日壶的水以恒定的流量滴入下层的月壶,月壶之水滴入星壶,星壶之水滴入受水壶。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舟。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舟托起木箭缓缓上升。将木箭的顶端与铜表尺上的刻度对照,就可知道当时的时间。中国古代以漏壶为计时工具,开始时使用单只漏壶,后来出现多壶组成的复式壶。本件是现存最早的复式漏壶。壶身有制作年份和人员的刻文。 针灸铜人体模型 明朝时期 仿宋铸制 通高213厘米 北宋不断发现针灸新穴位,多由不同医生发现,难以交流验证。为防止混乱,医官王惟一于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铸造了两个空心铜人体模型,其全身标注559个穴位,其中107个是一名二穴,故全身共有666个针灸点。铜人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与考试的工具。考试时,铜人外层涂蜡,穿上衣服,体内灌水;学生根据命题以针刺穴,针入水出,方为合格。两具铜人分别放在医官院和大相国寺。金灭北宋,相国寺的铜人毁于战火,仅剩医官院内的铜人。元灭金后,将此铜人运至大都(今北京市)。因长期使用磨损,不堪再用。于是尼泊尔人阿尼哥奉命按样仿铸了一个新铜人。明灭元后,这个铜人仍然继续使用。但到明英宗时,又因磨损而无法再用,于是再仿铸一个,此即现存者。此仿铸铜人忠实于宋代原物,准确反映了宋代针灸学的水平。 铜剑 秦朝时期 兵器 1974年陕西省临潼市秦兵马俑坑出土 通长69厘米、重0.8千克 剑是近战刺杀的短兵器。西周、春秋时的铜剑较短,主要用于防身。战国至秦,剑身加长,成为步兵、骑兵普遍使用的武器。 金龠yuè铜戈 西汉 兵器 长22.5厘米,1978-l980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出土。西汉初年,齐国军事实力强大。刘邦的妻子吕后死后,她的亲属“诸吕”专权,企图谋反叛乱,齐哀王刘襄曾率兵屯于济南作为外援,配合汉王朝平定了诸吕叛乱。其随葬坑出土了大量的兵器。这件铜戈,形制与战国时期的相仿,装金质筒形龠,顶饰一只回首鸳鸯,堪称西汉铜戈的精品。这一类的铜戈可能主要用于宫廷仪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