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氨基苯甲酰胺延缓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机制的研究论文
3-氨基苯甲酰胺延缓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机制的研究
摘 要
目的:
本实验主要通过聚 ADP 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抑制剂 3- 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ene, 3-AB) 对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其晶状体混浊程
度的进展以及对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PARP 抑制剂对延缓糖尿病大鼠晶
状体混浊的机制。
方法:
1、体重200 ±20g 雄性Wistar 大鼠40 只,进行裂隙灯检查排除晶状
体病变。适应性喂养3d 后自由饮水,禁食24h ,随机抽取9 只作为正常对
照组(A 组) ,腹腔注射0.1mol/L 柠檬酸盐缓冲液(50mg/kg,pH 4.5 ),其余
大鼠则予以腹腔注射 1%链脲佐菌素(Stretozocin, STZ) 柠檬酸缓冲液
(0.1mol/L 柠檬酸盐缓冲液临时配制,pH 4.5 )。3d 后尾静脉取血,测得空
腹血糖≥16.7mmol/L 为糖尿病大鼠。
2 、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B 组)和3-氨基苯甲酰胺干预组
(C 组)。自建立模型后第三天起,C 组每日给予3-AB 30mg/kg 灌胃,A
组和B 组每天给予等体积0.9%N.S 灌胃。实验中观察记录大鼠体重等一般
情况,每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
3、1%复方托品酰胺眼液充分散瞳后在裂隙灯下观察并记录各组晶状
体混浊进展情况,每周一次,记录参照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的晶状体混浊
分级方法。分别于给药后2w 、4w 、8w 分批处死各组大鼠。每组各取3 只
眼球固定包埋后,做石蜡切片用于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
基质金属蛋白-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的表达情况;另外3 只分离晶状体
后分别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和 超氧
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 )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 )的含量。
结果:
1、选取9 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 组)大鼠的生长状况良好,采用STZ 制
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最终 18 只纳入实验,均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表
现。
2 、在实验2 、4 、8 周,B 、C 组血糖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B 组与C 组相比,血糖无差异(P >0.05)。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A 组始终保持晶状体透明,而随着实验的进行,
3 周时B 组、C 组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4 周和8 周时 A 、B 、
C 三组间晶状体混浊程度有明显差异(P <0.01),且4 周和8 周时B 组晶状
体混浊程度比A 组重(P <0.01)。
4 、免疫组化结果:MMP-2 在A 组几乎没有表达,而随着实验的进行
B 、C 组表达逐渐增强,且B 组强于C 组(P <0.01);bFGF 在A 、B 、C 组
则均呈阳性表达,A 组与B 、C 组之间表达有明显差异(P <0.01),且B 、
C 组随着实验的进行而增强,但B 、C 组之间bFGF 的表达无差异(P >0.05)。
5、氧化指标的检测:A 组GSH-px 和SOD 的活性均高于B 、C 两组
(P <0.01),但在各时间段B 组均低于C 组(P <0.01, P<0.05);MDA 的含
量在B、C 组增加,与A 组比较(P <0.01),且B 组高于C 组(P <0.05)。
6、B 、C 组在各时间段AGE 的含量均高于A 组;在2 周、4 周时B
组高于C 组(P <0.05),但在8 周时无差异(P >0.05)。
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年跆拳道竞赛规则对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的影响研究.pdf
- 2009年—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选手李娜的技术特征研究.pdf
- 20102011赛季CBA中外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的对比与分析.pdf
- 20102011赛季WCBA联赛内线队员技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pdf
- 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比赛决赛阶段16强射门特征的研究.pdf
- 20世纪30年代《记者座谈》专刊研究.pdf
- 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以同时期研究不平等条约的五部著作为研究重点.pdf
-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启示.pdf
- 21世纪初期《河北日报》版面设计风格研究.pdf
- 22列联表列比差的Bayes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