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溪大矣资村生存现状调查
玉溪大矣资村生存现状调查 摘要:大矣资村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李棋镇,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人口少,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主,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的模式,经济单一,造成村民生活贫穷落后。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初步了解了玉溪大矣资村的生存现状,并从大矣资村的历史迁徙渊源、村民的宗教信仰、影响村民生存现状的因素几个方面入手,对玉溪大矣资村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和考察
关键词:玉溪;大矣资村;生存现状;宗教信仰
玉溪大矣资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人数少,村民以务农为生,造成村民生活贫穷落后,多年来村民的生存现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笔者拟从玉溪大矣资村的历史迁徙渊源、影响村民生存现状的因素以及村民的宗教信仰这三方面入手,探索和考察玉溪大矣资村的生存现状及出路所在
一、玉溪大矣资村的历史迁徙渊源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距昆明市88km,大矣资村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李棋镇,位于李棋镇东边。它的海拔是1740米,年平均气温15.5℃,适合种植生姜、毛芋头等农作物。全村国土面积13378.66亩,森林面积7958亩,果园面积170亩,耕地面积215亩,人均耕地0.38亩;全村有农户220户,共596人(2016年初统计),农民收入以打工及种植业为主
(一)杨氏继昭碑的历史渊源
“大矣资是彝语地名。矣为水;资为水车或水磨;意为安有提水工具的村子。因有两村,以大小区分”[1]。大矣资村现有的姓氏是:杨、李、陈、白、王、张,其中杨、李两大姓氏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杨氏宗族是玉溪大矣资村的两大家族之一,村头的小坟山是杨氏祖坟,杨氏祠堂在文革时期被砸毁,现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块刻有杨氏祖先名字的昭碑。昭碑名为。根据《玉溪大矣资杨氏宗谱》可知,在二零零四年续修族谱时,杨氏子孙已经繁衍了十四代。在第一世祖春柏公时因逃避战乱,“迁居棋州之东僻处凤村,以图发展”。[2]
继昭碑上刻有《继昭碑承传》,内容如下:
“我杨姓自一世祖杨公春柏由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来到(凤村)大矣资定居以来,历经艰辛,创业培基。后世子孙昌达,如榕繁茂常青。遵承历代宗亲之口传铭昭,勤劳兴业,学文长智,孝悌传家之训示,世代接力相传,蓬勃向上,家族兴也!
俗称小坟山上之风水地,就是我杨氏门中之祖坟地。清光绪二十九年冬月,我族承重孙三代暨阁族老幼仝敬立之并竖碑于此,绵延后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沧桑发展变化,斗转星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因大矣资村集体开荒造地,我族祖坟被毁,昭碑移作洗衣石,碑文多半被毁,碑体严重受损;又因全县发展的需要,一九五八年开工修筑东风水库,淹没了库区内的村庄和耕地,大矣资我家族部分子孙先后三批被迁移到弥勒东风农场、峨山小街、红塔区的州城、高仓、研和等乡镇居住,远离祖根发祥地
今逢盛世,??运昌隆,民族兴盛。我杨姓家族子孙托盛世昌隆之福,祖宗之德,蒸蒸日上矣。树高百尺根为本,水流万里有源头。寻根究源,子孙男女不忘报本之恩,继世之情,承传之责,尽其心力,彰显男女平等之法,扬世代之新风尚。使之承传有序,绵延流长。”[3]
《继昭碑承传》是村民杨家志撰写的,杨氏宗族在集资修建的继昭碑房内举行了复立昭碑点碑祭祖的仪式,杨家志向参加祭祀的族亲宣讲继昭碑碑文,并为祖坟地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前迎青龙出海腾空起”,下联是“后接舟凤还巢轻盈舞”,横批是“龙凤拥珠”
杨氏宗族合力撰写了《继昭碑承传》,建立了继昭碑房,续修了杨氏宗谱,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杨氏族亲能寻根究源,也使后代子孙能清楚地了解大矣资村杨氏继昭碑的历史渊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杨氏宗族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凝聚力,继昭碑房也逐年荒废了,而且也没有人来点碑祭祖了。笔者认为,不论是族谱还是昭碑,都是杨氏宗族重要的历史见证,既然前人能使杨氏宗族繁荣昌盛,那么后世子孙也该以杨氏宗族的发展为己任,继承前人的遗志
(二)李氏宗祠的历史渊源
大矣资李氏宗祠位于村庄中心,属于土木结构建筑,倒座戏台与大殿在一条中轴线上,大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为民国时期建筑。该建筑融合了彝族和汉族的建筑特点,为研究本土历史文化发展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氏宗祠是李氏宗族的祠堂,现供奉着李氏先祖的神位,办红白喜事时作为村内的客堂使用。2012年被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祠堂内外都进行了重新翻修。李氏宗祠曾作为村中的教学场所和老年活动中心使用,如今虽然没有盛大的祭祀活动和人头攒动的景象, 但是从宏伟的建筑风格之中也能感受到当年的盛况
李氏宗祠旁边是大矣资村小学,在学校操场上有一块,据碑文介绍,李氏家族的始祖是李尚元,李尚元壮年时,带领族人从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搬迁至大矣资村,定居于此。李氏家族碑记现已用钢筋混凝土和铁架焊接保护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