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索主
姓名 学号 班级
检索主题:旋转机械故障诊断
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方法:用高级检索,主题词:故障诊断 关键词:旋转机械 相与
检索结果:968篇,其中关于传感器技术的52篇;信号分析技术的181篇;特征量提取10篇 ,其余为故障诊断相关的其它技术和方法。
文献综述
1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史
对设备的故障诊断,实际上自有工业生产以来就已存在。早期人们依据对设备的触摸,对声音、振动等状态特征的感受,凭借工匠的经验,判断某些故障的存在,并提出修复的措施。故障诊断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O世纪6O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最早开展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是美国,日本、英国、瑞典、挪威、丹麦等国紧随其后。美国1961年开始执行阿波罗计划以后出现了一系列的设备故障,1967年在美国宇航局(NASA)倡导下,由美国海军研究室(ONR)主持美国机械故障预防小组(MFPG),积极从事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成功地运用于航天、航空、军事等行业的机械设备中;英国在6O年代末7O年代初,以Collacott R A为首的英国机械保健中心(UK Mechanical Health Moni—toring Center)开始诊断技术的开发研究;日本在钢铁、化工、铁路等民用工业部门的诊断技术方面发展很快,并具有较高的水平;丹麦在机械振动监测诊断和声发射检测仪器方面具有较高水平[1]。我国在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2O世纪8O年代才开始着手组建故障诊断的研究机构,其发展也经历了从简易诊断到精密诊断、从一般诊断到智能诊断、从单机诊断到网络诊断的过程,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在理论上跟踪较紧,但总体而言,在机械设备诊断的可靠性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经过近4O年的发展,作为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在理论上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就其技术手段而言,已逐步形成以振动诊断、油样分析、温度监测和无损检测探伤为主,一些新技术或方法不断兴起和发展的局面。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促进了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更进一步推动了机械故障诊断和监测技术向着科学化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2-6]。
机械故障诊断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阶段[7]:
(1) FFT分析仪阶段2O世纪8O年代初期和中期,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开展基本上是通过磁带记录仪记录振动信号,然后在实验室进行信号回放,输入专用的FFT分析仪进行频谱分析,属于离线监测方式;采用的分析方法也较单一,主要有功率谱、复制谱分析等,只能进行单通道的分析,其最大的缺点是分析功能固定、不易扩展。
(2)计算机辅助监测、分析阶段 2O世纪8O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故障诊断的现场实施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从设备状态信息采集、信号分析、数据库管理,甚至包括诊断结论的获得均由计算机来完成,采用方式既有离线监测,也有在线监测。在分析方法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信号分析处理方法,如全息谱分析技术、小波分析技术、神经网络诊断技术、各种时频分析技术等等,且更加注重振动幅值、频率相位信息的全面综合利用。这时还涌现出为数不少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或自动诊断系统,并逐步向诊断智能化和快捷化方向过渡。
(3)网络化监测诊断阶段2O世纪9O年代末以来,故障诊断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网络化。在网络系统构成上,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Internet资源与企业的内部网,做到资源共享、节省投资并方便实现远程诊断,所监测的参数不再只局限于振动、轴位移等,而是进一步扩展到了影响机械运行状态的主要工艺过程量,如流量、温度、压力以及一些主要开关量,对于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把握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这时很多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如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被引入到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工作中,而且在设备管理工作上,诊断技术正在逐步向设备诊断工程方向迈进。
2 故障诊断技术现状
计算机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以及预测技术在机械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如下。
2.1 状态监测
在监测系统的开发方面,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发了许多相应的仪器设备。在离线监测方式上,检测硬件正在向小型化方向迈进。由于微机,特别是便携机与笔记本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基于便携机、笔记本的离线监测与诊断日益增多;此外,基于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监测系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IRD公司的IRD890,CSI公司的2115以及国产的YE5938等。在线监测方面,目前西安交大机械诊断研究所与沪天化开发的在线监测系统和美国CSI公司的在线监测系统等产品,均是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开发的在线监测系统,由于性能价格比高、柔性好、开发周期短等特点,近年来在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