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究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究 摘要: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其意义价值已受全球认可。本文从翻译的社会、文化、符号转换、创新及历史五大特性出发,分别探讨其不同侧重内涵,并对每一特性为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提供的促进因素作了简要剖析
关键词:翻译特性;文化负载词;翻译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74-02
一、引言
翻译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一项实践活动,其运作和内涵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然而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冲破国家、地域与民族间在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限制,去除桎梏,摆脱偏见重新架构起文化交流的新思路、新认识,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翻译领域必须重视深思的问题。而本文就将从翻译的社会、文化、符号转换、创新及历史性五方面出发深层次探析其视域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并为相应的翻译思路提供策略
二、翻译之特性
1.翻译之社会性。从古至今人类的饮食起居、行住坐卧处处离不开社会分工合作。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社会学》中指出,从本质上而言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从本质上看先于个体而存在。那些不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社会性伴随人类始终,深化整个世界及其个体。而人类要迈向更高层次的文明,同样也离不开小到家庭运作大到国际互动的层层沟通。许钧说过:“翻译的社会价值,是由翻译活动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它对社会交流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1]翻译作为交流中介也被赋予了社会性,并成为发展完善其自身的潜在力量手段
2.翻译之文化性。传统翻译实践中,翻译一直被认为是语言的相互转换,然而在其克服障碍、清除人类沟通的阻塞时,它的突破点文化问题日渐受到各界重视。回首过往,中国翻译活动史上也曾历经汉唐佛经翻译、近代科技翻译以及当代规模盛大、百花齐放的各类翻译活动,其前后无不承载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璀璨篇章。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曾在《翻译的科学探索》一书中指出,对译者而言,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远比语言结构带来的问题更加复杂
3.翻译之符号转换性。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到:“如果我们能够在各门科学中第一次为语言学指定一个地位,那是因为我们已把它归属于符号学。”[2]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在社会发展中因群体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指称意义与价值载体,并在人类发展步伐中应运而生无数新兴词汇和民族内外部表达。这一发展在丰富文化多元性的同时,也让翻译中对等、差异乃至空缺符号的转换流程愈加多功能化
4.翻译之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对不同领域问题的发散性思考。马克思也在认识论中强调人类应于不同时空转变下确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以语言转换为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翻译也应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从思维、语义、美学等层次探索完善翻译新知。当代正值翻译事业发展的黄金期,?o数作品纷纷呈现受众眼前,甚至相同领域内的某一作品也会因时代变迁而出现风格迥异的译本。这些戴着“手铐”和“脚镣”所“舞”出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翻译的创造性
5.翻译之历史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中,同样中西翻译流派和理论亦随历史足迹日臻完善。许多早期被认为不能翻译的文本当下也具备了潜在可译性,这种可译性的内化延伸也让人们对“翻译无定本”之说有了全新认识。在翻译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计算机辅助翻译又为其时效性注入了新活力。这种人工智能下的翻译操作同样促进了人类语言载体的规范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1.社会性。翻译的社会性意味着译者在实践中必须遵从译入语读者所在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在指称意义处理和词汇选择上做到自然衔接。例如中国古代典籍《史记》的“小康社会”一词,原指自然经济时期下人民生活相对富足的状态。而当代它却成为中国评价现代化的标准――人民处在解决温饱与富足状态间一个相对缓和的状态,其不仅指人民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强调了精神生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提升,故将该词译为”well-to-do society”,强调了它社会性的内涵,让受众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文化性。一个汉语词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成语则是典型代表。“任何两个社会的文化都有一定的重叠,这是翻译的基础,但大多数文化意义是有差异的,这是翻译的难点。”[3]例如汉语“紫气东来”一词原指老子在过函谷关前关令、尹喜看到紫气从东方而来,预知圣贤即将过关,果然其后老子骑牛而来,因而该成语有了祥瑞征兆之意,在将它译为“The Purple Air comes from the east”后仍需加注负载意义“...a propitious omen”使读者了解原语的独特背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