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烧伤休的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伤休的防治

烧伤休克的防治——补液 解放军第四医院 烧伤科:张得红 学习内容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 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烧伤休克的防治 学习目的 了解烧伤后引起休克的机制 掌握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烧伤休克的防治 烧伤休克的病理生理 烧伤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渗出引起的体液丢失,并有心功能和血管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从血管内渗漏至创面和组织间隙,发生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特征的复杂病理过程与临床症候群,并导致重要器官功能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近年研究证明,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改变,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微循环障碍的核心发病基础。 血容量不足 烧伤休克的特点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烧伤后由于热力的直接损伤及众多血管活性物质的释出,造成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管内液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烧伤后体液变化包括四个环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烧伤和非烧伤区血液中非细胞成分外渗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烧伤组织渗透压增高,加重体液渗出和组织水肿;细胞膜功能受损,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伤后低蛋白血症,有利于血管内液渗至组织间隙内。 烧伤后体液立即渗出,渗出速度一般在伤后6~8h内最快,严重烧伤时2~3h即可达到高峰 ,18~24h逐渐减慢,36h后大多停止渗出。组织水肿程度以伤后24h左右最为明显。当毛细血管通透性在伤后18~24h开始逐渐恢复时,组织水肿液随之减轻。 体液丢失与烧伤面积及深度有关。烧伤后血容量不足程度与烧伤面积成比例。 血容量不足直接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循环障碍。 二.微循环变化 (一)烧伤后微循环变化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的功能单位,也是体内重要储血库,其变化对循环系统功能和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都有直接影响。 烧伤后,患部皮肤肌肉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最显著,而远隔部位组织器官(肝脾肾)的通透性亦有一定程度的增高,这使得血浆一方面从烧伤创面渗出、丢失,同时也渗至远隔部位的组织间隙,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休克除了循环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和各种体液变化的直接作用外,还与全身微循环功能紊乱有关。 烧伤早期,在交感肾上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下,外周血管收缩,是循环血流表现为“少灌少流”的特点,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后括约肌相对开放,有助于组织液回吸收以补充血容量。随着休克的进展,组织缺氧加重,大量酸性代谢物堆积,舒血管物质如组胺、激肽、乳酸、肌酐等增多,使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由于后括约肌对这些物质敏感性较低,处于相对收缩状态,伴随有微血栓形成,血流滞缓,层流消失,使血管成分析出聚集,后阻力增加,形成“多灌少流”的特点,加剧烧伤后的血管内液外渗。 此外,严重烧伤休克时血流速度变慢,切变率降低,低分子白蛋白等外渗,黏度增大均加剧白细胞黏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烧伤休克时血细胞形态可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血小板呈球形改变,红细胞和白细胞黏弹性(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带的负电荷减少;这些都是烧伤后微循环障碍的促发因素。 (二)微循环变化的机制 1.血管内皮细胞变化 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正常微循环中起关键作用。严重烧伤后的应激损伤、缺血缺氧导致的酸中毒、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氧自由基等物质均可造成内皮细胞受激或损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近年来,微循环功能不全所造成的灌流量、供氧量持续减低,被认为是重症休克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2.烧伤皮肤血管内液外渗的发生机制 烧伤组织可分为三个区带:坏死凝固带、瘀滞带和充血带。血管内液外渗发生于后两者。目前认为其机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毛细血管压力升高; (2)烧伤部位间质内静水压降低;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烧伤后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介质等参与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发生。 3.烧伤抗渗出防治 毛细血管内液外渗防治在烧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后尽早阻断毛细血管内液外渗,一方面可防止烧伤部位水肿发生,有利于创面早期处理。另一方面可阻止机体有效血容量减少和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休克,有利于稳定机体内环境并防止脏器损害。 4.烧伤后血管内液外渗自行停止的机制 烧伤部位体液渗出在伤后36~48h即可自行停止。 (1)血管内压及间质压恢复是烧伤渗出自行停止的机制之一,随着烧伤后时间的延长,瘀滞带和充血带恢复循环,充血消退或转为坏死,两种结局都将使血管内压升高在血管内液外渗中的作用。 (2)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自行逆转的可能机制。 三.心泵功能障碍 烧伤后大量液体丢失引起循环血量不足,使冠脉灌流减少和心肌供血不足,能量缺乏和酸中毒是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 烧伤休克的特点 1.烧伤病人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急性失血性休克不同。

文档评论(0)

cgsx2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