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审判裁量权操作原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析审判裁量权操作原则

试析审判裁量权操作原则   摘 要 审判裁量需借助操作原则实现法律之价值与技术的两全,其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层为宪政原则,包括合目的性原则、合意原则、理性原则;一层为法律原则,系指立法实定及学说公认之各项法律原则的总和 关键词 法律局限 审判裁量权 操作原则 合目的性 说理 作者简介:许佳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007 诚如徐国栋教授所言,成文法的普遍性、确定性使其内在地追求效率、安全价值而忽略了灵活、个别正义价值,使法律具有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滞后性等局限性。 成文法系的法治实质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静态控制动态、以有限驾驭无限、依常态处理全部,不可避免地发生法律的缺失、模糊、冲突、悖反等问题。于此情形,法律缺乏直接规制的能力或必要,需求助于审判者运行于具体案件中的理智,审判裁量权应运而生 审判裁量权的存在,旨在补足、完善成文法的固有局限,协调法律的安定性与合理性,在法治的框架内实现最好的社会治理。但裁量既已是个人意志的介入,如何保障其合于公共意志、合于裁量权的存在目的?为此,有必要对审判裁量权的操作原则作一番检讨 一、审判裁量权的操作原则 审判裁量权的操作原则可分为宪政原则与法律原则两个层面。宪政原则是公共权力运行的一般准则,由合目的性原则、合意原则与理性原则三部分构成。法律原则系指立法实定及学说公认之各项法律原则的总和 (一)合目的性原则 合目的性原则,是指权力的运作皆应为设定权力之目的服务,权力运作的主观意图 与客观效果均应符合设定权力之目的 审判裁量权根源于人民的授权,其目的在于:通过实现法律调整下社会关系的应然状态,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其运作自应秉承并契合该公共目的。但主观秉承不代表客观契合,而契合的情形亦分多种方式、多种程度,可能互相冲突、不可兼得。因此,合目的性原?t无法独立得出最优解,其功能更多体现为反向规制――在主观方面,它要求审判者动机正当,排除有悖公意的私人因素,坚守法律的公共属性;在客观方面,它要求审判者筛除效果有悖公共目的的裁量结论 (二)合意原则 于宏观层面,裁量权有其存在之公共目的;于微观层面,各个法律条文亦有其立法意旨。欲实现公共目的,必假道于立法意旨 合意原则,即审判者应使适用法律的效果合于立法意旨。依法裁判是遵从公意最普遍、直观的形式,但仍属形式法治的范畴――公意之所冀并非止于形式。行于“事实――法律”的径路上,审判者应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寻求最契合立法意旨的那一条,而非所有合逻辑(例如“司法三段论”)的径路均得不加分辨地适用;当径路所指向的文义是一定的范围时(例如刑种、刑度的选择范围,兜底条款),审判者还应当抵达最契合立法意旨的那一地点 (三)理性原则 合目的性原则、合意原则凸显的是审判者个人意志的附从性 ,而理性原则强调审判者自身的判断力,强调其人格的独立性。前者确定方向乃至目的地,后者则择取道路,彼此结合,正是公共职务的本质要求――私力公用。首先,理性原则是对履职者个人才智与独立人格的认可。其次,它强调裁量结论的可理喻性,尊重公众的理解力,是人权精神的体现。因此,理性原则包括独立思考原则与说理原则两个子原则 1.独立思考原则: 审判是依凭法治手段对实质合理性的追求,而理性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承认理性的有限与不足。 成文法终究是一时的沉淀和萃取,这种静止的普遍理性不能取代审判者运行于社会现实中的个体理性。如果说合法原则要求的是法官对法的忠诚,独立思考原则便要求一种批判性忠诚――法官应思考法律本身及其适用效果的合理性,作出同时合乎形式逻辑与实质正义的裁判 2.说理原则: 法官的审判裁量过程,包括其思维运动与合议庭评议,都是不对外公开的,为了限缩权力寻租的空间、使具有思考力的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服法,审判者应当详细论证其裁判的正确性,从而通过正确性来彰显正当性。一方面,法官应对其心证的形成过程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法官应说明逻辑上适用某法律的理由,以及若案件事实之法律后果不唯一时,择取一确定后果的理由 (四)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即“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具有综合性、稳定性特点的原理和准则” ,包括实定的与非实定的 。此处“法律原则”是指各法律部门中所有原则的总和,相较于宪政原则的一般性正义,部门法法律原则的技术性、专业性、裁判功能更加凸显,能够作为更具体、充分的论理 法律原则来自人类道德直觉的法理推导或处理社会纠纷的经验总结,是法律体系的理性与灵魂。德沃金甚至认为法律是完满的,“在疑难案件中,法官即使无明确的规则可依,也并非无法律可依,因为构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