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育怎样因材施教.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析小学数学教育怎样因材施教

试析小学数学教育怎样因材施教   【摘 要】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因材施教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引 言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最高的学习水准。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帮助不同的学生收获最理想的学习成果,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教育学家对学生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学习的好坏并不是由智力因素唯一决定的”这种假设,布鲁姆经过实验后得出结论:学习速度慢的学生比学习速度快的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最终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没有太大差异的[1]。由此可知,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是不像传说的那么大,主要是学习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不是因为智商或者遗传因素决定的。另外,学生在某一科目的学习成绩与知识储备也有关系,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加强补充课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学生差异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和归宿,主导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最关键的是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满足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学习需求,也要考虑到中等生的学习需求,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也要针对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还要为优等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2]。同时呢,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鼓励优等生不断突破自己,也要鼓励差等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打败原来的自己,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对小学数学保有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个由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体积木,询问学生如何求出它的体积。(2)提出问题:如何在不切开物体的情况下,找到一个简便的体积计算方法?然后在黑板上写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思考还要了解哪些知识才能计算出结果。待学生回答以后,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总结,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共同探讨这些体积公式可以运用到哪些情境中 (三)课堂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途径。要想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掌握新知识。比如说在数位表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1)在数位表上右边第一位的是什么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又是什么?(2)在??位放置一个小圆点表示数字几,在百位放置两个小圆点又代表什么?(3)514是几位数,它是由几个百位数、几个十位数和几个个位数组成的?第二层:(1)如果在514的数位表上加一个小圆点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2)个位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与之前相比大了还是小了?(3)十位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与514相比多了多少?第三层:(1)在514的数位表上移动小圆点的位置,可以得到哪些数字?(2)小圆点移动的位置是否存在规律?(3)最终得到的6个数字,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通过这样设计问题,就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求,题目的难度也呈现阶梯性,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四)巩固练习分层 练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环节。因为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3]。比如说在结束“长方体表面积”的学习以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组难度递进的练习题,主要分为三个阶梯:(1)基础练习。一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1.8分米、高是1.2分米,那么它的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和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为多少平方分米,长方体的表面积又是多少?(2)发展练习。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5米,宽为1.2米,高位0.9米,做这样一个长方体需要多少木材,如果不做盖子需要多少木材?(3)深化练习。将第一道题中的木块分为三块,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