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田园诗中自我形象
陶渊明田园诗中自我形象 摘 要: 东晋?r期文学家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卓越的文学成就及高尚的人格风范,为历代士人所景仰。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一直是我国古代诗坛最重要的体裁之一。陶渊明的一生是由三仕三隐组成的,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经常在诗文中映射自己的人生经历。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代表作的解读,分析陶渊明诗中的自我形象,并总结陶渊明作为一个田园诗人的典型意义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自我形象
东晋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他出生在一个衰败的家庭,生活在刘裕篡晋,典午大乱之后的时代。那个时代门第观念深入人心,由于祖父做过官,因此陶渊明对自己的门第是颇为自豪的,这在他的《曾长沙公》和《命子》中可以看出来。由于他在中年的时候遭遇了几次丧事,家庭负担很不轻,可以算是穷其一生了。以辞掉彭泽令为界,陶渊明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辞彭泽令之前,他不断地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着痛苦的挣扎,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是心情仍然很不平静。自钟嵘推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们都看重陶诗的隐逸的一面。从颜真卿作诗表现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人们又开始看重渊明忠贞的一面。陶渊明是隐士,却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他是忠臣,却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或者张良那样的忠臣。陶渊明的特色在于处处都是平易近人,胸襟尽管高超却不高调,他仍然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正如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所认为的理想人生“和寻常市民一样过生活,和半神人一样用心思”,陶渊明算是实现了这个理想
一、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自我形象
(一)陶渊明田园诗概况
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界开创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陶渊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使田园诗歌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而他是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主要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独步古今,这已经是无可动摇的事实,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了躬耕之甘苦,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沿袭了魏晋古朴之风并进入了更成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到了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蕴极为醇厚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主要有《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等,数量不多;其后期的田园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数量相对集中
(二)田园诗中的自我形象
陶渊明的前期一直处于仕隐不定的状态,他向往田园,而此时的向往只是在污浊的现实生活中给心灵寻找一丝丝慰藉。如他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写道:“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叹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篇诗歌的大致意思是君子所忧患的应该是道德的缺少而绝非物质的困乏,但生于浊世,这个高远的志向实在难以企及。没办法,还是要辛勤耕作方能衣食无忧。虽然不免辛苦、劳累,然比及先前疲于奔命的仕宦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慰藉、一种幸福。而且能看到“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美景,可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他的确满足了。“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不难看出,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是多么的欣然自得
然而,宁静的田园生活并未使陶渊明放下对政局的期待,短暂的调整过后,他又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新的仕宦征程。此时,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亲身体验并不多,他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眼前田园做主观描绘,而不是客观、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田园。因此,陶渊明前期的田园诗大都只关注田园生活宁静、悠闲的一面
陶渊明的一生可算是“半耕半读”。前期作品中《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歌,在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自己的身影。他在此诗中说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中说道人生最后的归宿都是道,但是你不管归到什么道上,首先解决的问题还是穿衣吃饭,这是最基本的事情,因此经营衣食是回归道德的起点,躬耕劳动是实践自然之义的开端。世间的人们都要以躬耕为基本,同他的出仕相比,这自然是相形见绌的,但他宁愿坚守这个“拙”而不肯取“巧”
如果说辞官彭泽前,陶渊明还只是一个能够欣赏田园之美、热爱田园生活并且擅长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及其风光的出色诗人的话,那么,当他完全断绝仕念,全身心投入、体验真实的田园生活后,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田园诗人。在田园诗作品中,每每提到陶渊明都不得不提到他那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