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效果观察.docVIP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效果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效果观察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i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JOA评分和脊髓功能改善率。 结果 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具优势(P   [Key words]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Cervical injury;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ombined surgery; JOA score 颈椎管狭窄、颈椎损伤是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1],多发于中年人群体,在下颈椎部位多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2]。在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早期应用保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及时缓解,若患者症状严重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主要手段,但不同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不一。临床上对术式的选择存在较大的争议,其原因在于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病因复杂。本文旨在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将接受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我院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6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60例患者均经CT、MRI以及颈椎正侧位X线片确诊为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3.27±3.1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69岁,平均(53.34±3.22)岁。对照组和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颈椎序列异常、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等;②硬膜囊前后受压且出现“串珠”样改变;③既往无颈椎损伤史;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①患有颈椎结核、肿瘤或感染性疾病者;②存在颅脑损伤者;③仅出现颈椎损伤而无颈椎管狭窄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患者行全麻或颈丛神经组织麻醉,于患者的右侧颈前方作横切口,以患者的病变部位为准确定切口的高度,将皮肤和颈阔肌逐层切开,充分暴露颈椎体前部(经颈动脉鞘与颈内脏鞘),拍摄X线片,进行定位,在对颈椎管狭窄部位和颈椎损伤部位进行确认后切开前纵韧带,将软骨板、髓核以及增生的骨刺使用刮匙刮除,同时将后纵韧带切除至硬膜,长方形骨槽。通过牵引头部垂直植入的方式将单纯骼骨块或者自体骨钛网等载体植入。若患者存在双间隙以上突出,则进行椎体次全切除(次全切1个椎体以及2个椎间盘),嵌入载有自体骨钛网的载体,使用钛板固定颈椎 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实施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给予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在颈前做斜形切口,顺着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方向一直往下分离,直至椎体前方,剥开椎前筋膜,通过X线装置对椎间隙进行定位,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及其上下的软骨,切至后纵韧带后,将单个间隙或两个间隙之间的椎体使用咬骨钳和刮匙进行清除,将髂骨块植入,使用前路钢板进行内固定。随后将患者的手术体位由仰卧位更改为俯卧位,在颈椎后正中作一切口进行手术,扩大后路,大约3~5个椎板节段,充分暴露椎板、棘突以及关节突关节,咬除少许棘突,利用微型骨钻将棘突分开成两半,在距离内侧关节突关节2 mm处将两侧椎板的外板磨开,将内板保留,骨槽为浅槽状。将棘突基底使用特制骨撬撬开缝隙并轻轻推开硬膜外的脂肪,同时在两侧开大椎管,之后掀起棘突,并在棘突底部进行打孔,实施人工骨植骨术或同种异体骨植术,留置引流条后将切口逐层缝合,使用纱布进行覆盖包扎。术后给予患者颈托固定颈椎,时间为2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3]对患者的颈椎功能性障碍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以及膀胱功能,17分为总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随访1年,统计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术后总分-术前总分)/(总分-术前总分)×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