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挤密地基法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处理深度 土挤密桩和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深度,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定。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有关规定,见表5-7。 (3) 桩间距及桩位布置l图5-10 桩距计算示意图d 桩孔直径宜为300~45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设备或成孔方法确定。 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图5-10),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可按桩孔直径的2.0~2.5倍,也可按下式估算: l 图5-10 桩距计算示意图 d (4) 桩孔数量 桩孔数量可按下式估算: 桩孔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桩孔按正方形布置: (5) 桩体填料夯实密度及配合比 桩孔内的填料,应根据工程要求或处理地基的目的确定,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平均压实系数控制。当桩孔内用灰土或素填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时,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均不应小于0.96。 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6) 垫层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垫层,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5。 (7) 土(或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土(或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对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4倍,并不宜大于180kPa。 (8) 沉降计算 土挤密桩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其中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采用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代替。 4. 施工 (1) 成桩 ① 施工准备 a. 成孔施工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应于地基处理前4~6d,将需加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地浸入拟处理范围的土层中。 b.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预留覆盖土层厚度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沉管(振动或锤击)成孔,宜为0.50~0.70m; 2) 冲击成孔,宜为1.20~1.50m。 ②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 成孔应按设计要求、成孔设备、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等情况选用沉管(振动或锤击)、冲击等方法。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成孔和孔内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当整片处理时,宜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当局部处理时,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 b. 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夯实,并应检查桩孔中心点的偏差、直径、深度和垂直度。 c. 经检验合格后,用素土或灰土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回填夯实。 桩孔填料夯实机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偏心轮夹杆式夯实机;另一种是采用电动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夯锤形状一般采用下端呈抛物线锤体形的梨形锤或长锤形。 d. 成孔和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宜间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用分段施工。基础底面以上应预留0.7~1.0m厚的土层,待施工结束后,将表层挤松的土挖除或分层夯压密实。 ⑴ 施工要点 ① 夯打时桩孔内有渗水、涌水、积水现象可将孔内水排出地表,或将水下部分改为混凝土桩或碎石桩,水上部分仍为土(或灰土、二灰)桩。 ② 沉管成孔过程中遇障碍物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