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二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2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节知识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的应用”等内容相关,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热点内容之一,常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相综合,以个别填空的形式出题,有时也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2、基因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通过比较,要特别明确基因工程育种比传统育种方法的优越性。
2、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注意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2.教学难点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用秋水仙
素处理萌
发的种子
或幼苗 花药离
体培养,
染色体
加倍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筛选获得优良个体 优点
缺点
应用实例 小麦高茎(易倒伏)抗锈病的纯种与矮茎(抗倒伏)易染锈病的纯种进行培育矮茎抗锈病小麦 青霉素经射线、紫外线照射以及综合处理,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三倍体无
子西瓜、
八倍体小
黑麦
抗病植株
的育成
转基因抗虫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
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 、 的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 ,如利用 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吸收环境中的 ,分解泄漏的 ,处理 等。
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⑴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优点有哪些?
⑵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缺点有哪些?
拓展延伸
基因工程的应用发展基因工程的应用发展
应用重组DNA技术培育具有改良性状的粮食作物的工作已初见成效。这方面的工作按其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二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集中于有重要农业经济意义的目的基因的分离与改造:
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出具有改良的重要经济性状的工程植株;
第三阶段的发展方向是培育出具有生物反应器功能的工程植株。
现在已经培育成功了一批分别具有抗病、抗虫和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农作物。例如,应用反义RNA技术培育成功的具有耐贮藏的转基因西红柿已开始在美国投放市场。利用植物合成微生物甚至哺乳动物的一些特殊蛋白质,例如干扰素、人血清蛋白等也已有—些成功的报道。从理论上讲,在将来还有可能通过转基因植物生产更多的药用蛋白质。我们有理由相信,重组DNA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具有光辉的前景的。
重组DNA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注往可以使一个生物获得与之固有性状完全无关的新功能,从而引起生物技术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使人们可以在大虽扩增的细胞中生产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其意义无疑是相当重大的。
将控制这些药物合成的目的基因克隆出来,转移到大肠杆菌或其它生物体内进行有效的表达,于是就可以方便地提取到大量的有用药物。目前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事例,其中最突出的要数重组胰岛素的生产。
重组DNA技术还有力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它的影响所及有疾病的临床诊断、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新型疫苗的研制以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研究等诸多科学,并且均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早在基因工程刚刚诞生的时候,它就被迅速地应用于肿瘤发生和细胞癌变理论的研究,为肿瘤诊断、药物治疗、肿瘤转移及其预防等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这方面的重要突破是发现了致癌基因,弄清了肿瘤的起因。现在一些靠传统的接种疫苗无法预防的疾病,正在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发展有效的新型疫苗。还有一些遗传疾病如今已能在胎儿身上得到诊断,而且有希望使囊性纤维化、乳腺癌以及其它一些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的治疗。
1、在医药业的应用
(1)转基因细菌生产激素类药物
(2)转基因细菌生产抗生素:
(3)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疫苗:? ?
2. 在工业原料生产上的应用
(1)转基因微生物生产高分子多聚物
(2)转基因微生物与环境净化和废料再生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
基因工程的安全隐患
1. 对环境的影响
重新组合一种在自然见尚未发现的的生物性状有可能给现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2. 新型病毒的出现
制造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或有产生病毒能力的基因的新型微生物有可能在人类或其它生物体内传播。
3. 癌症扩散
将肿瘤病毒或其它动物病毒的DNA引入细菌有可能扩大癌症的发生范围。
4. 人造生物扩散
新组成的重组DNA生物体的意外扩散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潜在危险。
重组DNA研究的安全准则
1. 公众的担忧
1973年美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