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B.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3. 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宋仁宗亲下诏书,规定:每年农田收获完毕,凡佃户不愿再租种地主土地者,可以自由离去,地主不准以任何理由强行留其佃耕。此规定的重要意义是(???) A.推动了租佃制度的发展?????B.导致封建性租佃关系的瓦解 C.解放了农村自由劳动力?????D.废除了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 下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于( ) ? A.?战国?B.?西汉 ?C.?东汉D.?唐朝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表达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杰出贡献在于 A.棉纺织业? ?B.丝纺织业?? C.麻纺织业?? D.毛纺织业 7.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严格限制 C.手工业生产产品精良?????? ?D.生产革新缺乏市场需求的推动 8.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私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私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9.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10.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11. 下表数据反映了北宋政府的商税情况,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年代 年商税额 增长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A.?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B.?北宋商品经济有较大程度的发展C.?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在不断增强 唐朝后期,都城长安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这一记载说明 (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B.长安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C.繁荣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D.崇仁坊属于常设的商业区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为风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15.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做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 海禁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土地国有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